本书稿研究的 司法官 ,主要包括审判官(当时一般称推事)和检察官两类司法人员(因研究关联,也会部分涉及司法行政人员、法政毕业人员等)。时间上限为1906年,因为中国现代新式司法机构和司法官群体始于该年;下限截止到1928年,因为该年民国北京政府终结。需说明的是,在此期间中国存在多个政权,如南京临时政府、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等,这些政权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在此暂不论及。简言之,本书稿以掌控中央政权的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现代中国法治的艰难历程,呈现法制移植在现代中国展开的复杂状态。围绕这一主题,书稿从现代司法官产生的 旧 路径与 新 通道,清末制度变革与司法官群体组合构成,辛亥鼎革后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内外生态,法治环
本书聚焦于 西北基层法院的司法问题 ,也关注 基层法院中的西北问题 ,将基层法院置于我国西北的的大视野之中,从法律地理学的角度予以解读,试图回答并探究怎样的制度设计才能既满足大国对司法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照顾到当地社会的 个殊性 及现实,从而保持基层法院对争议解决需求的回应及制度弹性。本书以独特的切入点和叙事方式为法律这种地方性知识做出了新的有贡献的解读,为大国司法的制度构建提供了多样性的素材及样本,书中的诸多洞见引人深思,俯仰之间可见作者的心血与智慧。
本书为部专门论述印章印文鉴定的著作,详细论述了有关印章与印文的基本知识和专业鉴定。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涉及中国古代印章、中国古代印章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印章印文鉴定、中国现代印章的分类、手工雕刻印章、成型粉热压印章等内容,下篇涉及印章印文的同一认定、印文的形成方式鉴别、印章印文的三级特征、印章印文的概貌特征、印章印文的细节特征、印章印文的时段特征等内容。系统阐述了有关印章印文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行文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仅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司法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上海检察研究》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为更好地服务检察业务决策和司法办案而公开出版的专业法学研究成果,是检察院调研成果的汇集,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在全国检察系统具有较高影响。本书主要包含检察前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
本书主要选取安徽省各级检察机关已经办结的刑事(包括刑事执行监督)、民事、行政等各类具有典型性、参考性的案例,对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旨在为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证
本书针对《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各罪名在刑法总则、分则以及程序适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解读,总结审判经验,提炼审判规则。 本选题按照《刑法》条文顺序,以司法实践中涉及的争议问题和典型问题为导向,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分为 裁判规则 和 规则适用 两个部分, 规则适用 部分又包括规则讲解与案例参考。其中, 裁判规则 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解决问题应遵循的规则所在,让读者 知其然 ,而在 规则适用 部分,详细阐述了规则的具体内容及理论依据所在,让读者 知其所以然 ,案例参考部分精选典型案例,对抽象规则的具体适用进行了直观的解读。 本书着力于汇总与释明司法实践中认定的关于《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各罪名的适用规则和规则缘由,并通过典型案例予以阐明,希望以此进一步细化其规则、明晰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