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我国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的司法化进行完善,研究以 理论综述 域外制度综述 立法完善 处遇完善 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从当前罪错未成年人处遇模式的发展方向来看,处遇模式的司法化是今后主流发展方向。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2019年2月发布的《2018-2022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来看,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防治措施,包括临界预防、家庭教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旨在平衡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惩罚,以期有效实现未成年人的社会融合和个人发展。在研究方法上,采取法教义学、文献综述、类型分析及进行研究。在作者看来,想要完成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立法完善,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保护处分与现行刑事司法体系相融合,形成 刑罚-非刑处罚-保护处分 的刑事后果体系;二是与相关部分法的衔接,包括我国刑法、刑事诉讼
当前,我国的刑事法研究不仅日益繁荣,而且正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更多地借鉴国外前沿研究成果正当其时,这既能为我国了解国外前沿成果创造更多的机会,也能为我国刑事法研究走向世界铺平道路。本书秉承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理念,旨在通过翻译国外刑事法的前沿成果,来为我国刑事法研究提供域外经验,扩展视野。 本书主题是当下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网络刑法问题,内容主要遴选近来国外关于网络刑法的前沿论文、立法、判例,分主题专论、刑法评注、判例研究、立法动态、环球视野五个栏目,目的在于通过引介德国、英美、日本的先进研究成果,为我国网络刑法的研究提供借鉴,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范围。研究者凭借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可以站在更加国际化、体系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网络刑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加深相关问
本书以缓刑犯的社区矫正为视角,对缓刑犯社区矫正的制度、实践及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探讨了对缓刑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性质,主张对缓刑犯的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然后,研究了对缓刑犯的调查评估,探讨了以调查评估为基础的分级监督管理,以犯罪类型为主、犯罪年龄为辅的集中教育和基于需要评估的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分类教育矫正,提出了以需要评估为基础的个别化帮扶机制改革建议;探讨了对缓刑犯社区矫正效果的评估,建议根据社区矫正效果评估结果适时调整社区矫正方案。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社区矫正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的不少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我国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从诉、辩、审、评四个角度全方位解析了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操作实务。供司法工作人员在法律适用、定罪量刑时借鉴比照,对刑法教学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2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某某罪基本理论与司法认定精要”,主要是对涉及罪名的基本理论及该罪名在司法适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主要问题加以全面的总结与概括,便于读者更全面、快捷地了解本分册罪名的特点、渊源及司法实务中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典型案例诉辩审评”,则是把每个真实的案件通过【基本情况】、【诉辩主张】、【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判案理由】、【定案结论】五个部分的内容,完整地展现案件从起诉到辩护到审判的全过程,分别从诉、辩、审三个角度全方位地反映案件的真实性、复杂性,【法理解说】则是从局外人的视角针对案件中的疑点、难点加以精当的评析,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本分册罪名适用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第三部
刑罚一般预防目的是刑法中关乎理论和实践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本书通过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概念以及一般预防目的在刑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体系性位置与功能的考察,可以看到,刑罚一般预防目的能够成为刑法的理论核心和逻辑起点。正是这种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得一般预防目的承担起刑法正当化与合理化的理论论证任务;也正是在一般预防目的可以成为刑法正当化与合理化根据这一刑法根本性问题的角度和层面,可以说,刑罚一般预防目的已经具有了信条学上的意义。
证券期货犯罪具有社会危害大、专业性强、查处难度大等特点。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用刑罚手段同证券期货犯罪作斗争,多次修改完善证券期货的刑事立法。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精神,有效惩治证券期货犯罪,《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完善研究》一书就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完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该书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等重要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建构和刑罚配置进行全面分析;从比较法研究的角度介绍相关国家规制证券期货犯罪的情况;并对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到刑法解释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对于证券期货领域刑法规制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