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原总理*和东盟l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简称《框架协议》),以此为契机.中国与东盟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全面启动。启动之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多数正常产品关税降为0,降税幅度达5%,涵盖了水果、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纺织品等多个经济产业。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离不开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中,对东盟诸国的合同法律制度渊源及制度体系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预见,合作贸易实践需要大量熟悉相关国家合同制度、贸易规则的人才参与,相关执法、法律服务岗位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基于此,我们以相关国家合同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并将“区域经
本书以广义的先合同责任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先合同责任概念的历史源流,在既有的界定先合同责任概念的学说基础之上,将先合同责任定义为缔约之际因一方当事人违反诚信原则的不当行为而产生的责任的统称,涵盖了合同有效成立之前所有的责任制度。先合同责任的基础先后涌现过诚实信用说、信赖责任说、社会接触理论、交易利益理论和法律行为交易保护理论等。我国《合同法》第42条是先合同责任的一般规定,该规定明确我国的先合同责任的基础为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43条、第52条、第54条和第58条和相关司法解释是先合同责任的具体规定,对合同无效及可撤销的损害赔偿以及违反预约的救济等方面有较清晰的规定,但现行的规范模式在先合同责任的成立和赔偿范围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人民法院也明确表态将有争议的问题交由学说和司法实践继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合同法理论的基本范畴。合同法理论的主线和内在逻辑围绕 预期 与 信赖 两个基本范畴展开。这对范畴具有相当强的理论解释力、批判力和重构力。民事主体的分化促成了合同法的 碎片化 ,但都保持共同范畴 预期与信赖。预期与信赖很难准确定义,在描述意义上都共同强调社会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合同订立方式的变革应准确反映当事人的缔约意图。合同条款规制的核心是要符合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合同文本与合同实践既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互否定。实际履行作为通常的救济方式,应受到市场替代交易方式的限制;效率违约理论有吸引力,但实质上无法实现效率的结果。预期和信赖的保护既依赖公法制度,也依赖私法制度。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中心,通过条文注释的形式全面且详细地介绍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并附录与合同法相关的民事立法、司法解释等。是大众了解国家物权法律制度的实用法规工具书。
数人侵权责任是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数人侵权责任的配置,不仅涉及数个侵权行为人之间的利益,还关系到受害人的利益。当前靠前有一些论文对数人侵权责任作了相关研究,但专门性的探讨付之阙如。《数人侵权责任研究》是靠前研究数人侵权责任的专著。本书从理论和实务、靠前和国外多个角度对数人侵权责任作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数人侵权责任当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对不同情形的数人侵权行为配置了科学的侵权责任形态。
和解作为现代社会*生命力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实践中"和而不解"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和解协议性质与效力的不确定性。本书以承载着和解效力的和解协议为切入点,开创性地将诉讼外调解协议以及民事诉讼、商事仲裁等程序中达成的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纳入和解合同的理论范畴,旨在为实践中形态万千的和解协议之效力评价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为背景,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和解合同的历史缘起、发展现状、效力困境等问题,并以民法上和解与诉讼上和解的类型化研究为主线,提出了我国和解合同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制度设计。
荣丽双编著的《别让不懂法害了你(合同担保篇七五普法实用版本)》将阐述法律规定中与人们现实思维相悖的一些原则和规定,帮助人们去认识和了解房产物业法律常识,分为房屋交易与产权登记、房屋租赁与抵押、房屋征收、物业服务收费、业主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服务、住宅室内装修装饰及农村宅基地、相邻关系与共有八个部分。本书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了生动形象的生活案例情景,引人入胜。 本书尽量避开了专业的法律术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突出通俗性。相信读者一定能看得懂。
运用法律制裁合同违约行为是有效的方法,但时间过长,成本过高,甚至有些官司打赢了也执行不了。与其在发生纠纷后打官司,何不防患于未然,把合同风险排除在萌芽之中? 本书力图对合同风险的源头与分布、合同风险的表现与规律有所阐述,但重点在于告诫企业如何预防和控制合同法律风险。本书根据作者从事律师职业27年,起草、审查合同7000余份的经验,总结出了预防和控制合同法律风险的实用法则119条,分类归纳为4道防线。 防线1:控制合同主体风险,通过19条法则,预防和控制源自合同主体选择的风险。 防线2:控制合同签订风险,通过69条法则,预防和控制源自合同签订程序的风险。 防线3:控制合同履行风险,通过12条法则,预防和控制源自合同履行程序的风险。 防线4:合同风险救济措施,通过19条法则,救济已经存在或发生的合同
《合同审查的思维与方法:风险控制与动态监管解决之道》以真实案例为素材,从外聘律师、企业法务和企业家的角度,全面解读了合同制作、审查,尤其是动态管理的思维方式与技巧,形成了一个自洽的完整体系,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之作。
在市场经济的各种交易活动中,合同是个重要内容,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严重者如合同诈骗还涉及刑事问题,如何区别二者并有效解决,需要深厚的民商法和刑事法的理论功底以及对有关实践的充分把握。本书对合同民
如今,借款、贷款以及担保已经是人们经常接触并参与的经济活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借贷担保领域,不守法、不守约、用非法手段损害其他人利益的行为不在少数。因此,对于一些经常参与借贷担保事项的人来说,懂得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尤为重要,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减少纠纷,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书从日常经济活动中常涉及的借贷担保类型和有关知识出发,讲解了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保证、一般抵押担保城市房地产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留置权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版块: 【案例实录】精选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用简练、通俗、生动的语言加以整理汇编 【律师分析】由专业律师和法律专家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 【法条链接】列明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法规,方便读者学习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伴随着主体生命的全过程,既全面确认了人格权、物权、债权、亲属权、继承权等民事基本权利,又设置了民事责任对权利进行切实保护;既彰显了私法自治、行为自由,又设立了合理的权益边界,承认必要的 干预。 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系列由 法学家担纲主编,汇集了 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按照民法典体例设立总则编(含附则)、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七册。每册书按照法典章节顺序展开,各章先设导言以提纲挈领,然后逐条阐释条文主旨、立法背景、含义;力图做到紧扣立法原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利于广大读者掌握法律原义,指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和谐幸福的社会秩
本书收录了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并就重点条文加注注释、条文参见和典型案例指引,其后收录我国劳动合同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方便读者学习适用。
《中国保险合同纠纷防范及处理机制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保险合同纠纷的内涵、类型、特点及成因,以新制度经济学及行业协会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次分析了保险合同纠纷的防范机制;同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及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保险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防范及处理机制的现状,初步对我国的保险合同纠纷防范及处理机制进行重构,以做好保险合同纠纷的防范和处理。
本书收录了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并就重点条文加注注释、条文参见和典型案例指引,其后收录我国劳动合同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方便读者学习适用。
1、权威文本 书中收录的法律文件均为经过清理修改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标准文本,修改的条款均按照修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是精心打造的确保法律统一与准确适用的*文本。 2、专业解读 由国务院法制办等立法及司法机关专业人士负责对法条、专业术语以及司法难题进行权威解答,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3、简约实用 每个分册都撰写有适用导引,重点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重点、难点;应用部分可依据目录予以查询;配套相关规定,便于读者查找适用。 同时,第四版还在第三版基础上结合*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法律做了更为实用的解答,并根据读者的要求在 应用 部分增加*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裁判要旨,使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继续性合同,是指在存续期间不断产生给付义务和保护义务,因此时间因素在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合同。继续性合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现代企业交易的一种典型方式。我国《合同法》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是以一时性合同为主要规范对象的,为了给司法裁判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学说上对于继续性合同的研究有待加强。本书梳理了继续性合同概念的生成与发展,区分了继续性合同的类型,辨析了继续性合同与关系合同理论,研讨了继续性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效力、同时履行抗辩权、履行障碍及解除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以期供参考之助,收抛砖引玉之效。 本书是*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继续性合同研究”(项目编号10YJC820111)的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