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研究民商法方面的论文。内容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等。其主体在于探寻民商法研究的方法及其转向。
本书以中国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地区A H股双重上市为切入点,从比较法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两个证券市场关于公司上市涉及的保荐及承销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法律冲突及解决思路的具体安排,对于相关上市业务的开展具有极强的参考指导作用。
《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以商业秘密这一知识产权客体为样本,就新兴权利的体系化立法的路径问题,进行了颇具新意的思考。作者提出,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群落中的其他客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主要的是其不可公示、边界模糊的特性。这_种特性是否构成其作为权利客体的障碍?商业秘密对权利人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竞争秩序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这种重要性如何能成为法律救济的理由?法律对商业秘密应该施以何种救济?在商业秘密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立法者重视的过程中,伴随着具有阶段性的立法实践产生的制度碎片化问题该如何解决?作者为解答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论证和提出的观点,也许尚未达到完美之境,但在科学的道路上,研究者向前跨出的即便是小小的一步,也是弥足珍贵的。更重要的是,商业秘密救济制度的
本书是商事法论集的第25卷,内容主要涉及国有公司的公司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制度、公司章程的基本问题,上市公司监管等。
《商号法律制度研究》是一部研究商人名称的商法学专著,内容主要涉及商号的历史变迁、现代商号的概念与商号权、驰名商号与老字号的特别规制、商号纠纷的产生与解决以及商号法律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等。本书旨在构建相对完整、科学的商号理论体系与制度规范,促进国家、社会重视商号的管理和保护。 本书立足本土法律文化和商业实践,运用了社会调查、比较研究、实证分析、历史考察等多种方法,研究过程严谨而细致,研究成果丰富而新颖,对国家机关修订法律、化解纠纷,对商人群体选用商号、维护权益,都会有所帮助。
“民商法论丛”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判例学说,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律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培养民商法理论人才。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名义编辑出版,采撷的是校外民商法学名家来西政讲座实录。 西政学风之醇正,固然与老一辈法律学人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的优良传统有历史性渊源,但学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老师们、特别是外校专家教授们的无私奉献更丰富了西政学风的内蕴。每一次讲座,学子们获得的都是新的知识或新的分析方法,或如痴如醉,或追问连连,阵阵掌声传导的不单单是对演讲者的尊崇与感激,更饱含了对知识的渴望、敬仰与膜拜。一位著名民法学家看到西政学子为听讲座,或两人挤座,或相互让座,或攀援窗台,或席地而坐,或其踞蹲守,甚或直挺站立数小时之久,大为感慨,声言“学术西政,名不虚传!”“有如此风气,西政何愁不兴!” 在西政的讲台上,从来不用担心所谓“学霸”、所谓“伪学者”、所谓“官员学者”,在这里,没有他
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囿于境内证券市场基础薄弱的现实,诸多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已司空见惯。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 红筹股 公司群体。由于 红筹股 公司的主要业务均在境内,又与境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境内证券市场的不断繁荣,基于壮大自身等方面的考量,它们多数都有回归境内证券市场的积极诉求。毋庸置疑,在证券市场发展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法律制度是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给包括 红筹股 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在我国境内证券市场上市提供良好制度环境的考虑,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跨境上市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试图构设完善的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法律制度。
王卫国主编的《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10卷)》是民商经济法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论文集,所选文章皆出自著名学府 *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精英们,他们用手中的笔,尽情挥洒活跃的思想,将自己对法学的专注与敬仰化为一个个跳动的字符而跃然纸上。书中文章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新颖、视角独特、论证严谨,选题内容体现了学界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思考,在具体制度构建上也不乏极具价值的创见。第十卷共收录8篇文章,其中既有论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认定与适用中的问题点 结合日本法规定探讨、逾矩的国家强制力及其私法的规制 对公司法上行政解散权废止的一个立法解释,又有契约阴影中的徘徊与跨越 论我国纵向价格垄断协议规制制度的建构,还有质疑精神权利 作者精神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等知识产权法方向和环境法及民事诉讼法方向的两篇文章
王传辉编著的这本《新编商法教程(第3版)》以 法律主体的民商事活动为中心,从组织、权利、交易 和干预四个方面分析了与民商事主体密切相关的法律 问题,包括组织形式选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民 事权利与侵权、知识产权、合同、消费者保护、产品 责任、劳动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争议解决 等。本书以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来解释法律规则,以案 例来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规则,对法律规则的整理力求 简明扼要,并提供了40个典型案例和前沿专题供教学 使用。 本书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MBA学生和其他 研究生使用,也适合其他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使用。另 外,本书还可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或参考书 。
本卷是《商法研究12012年卷。2011年卷出版后,得到了学界同仁的关注与支持。2012年卷继续以弘扬商法理念、反映商法实践成果、促进商法理论研究为宗旨。设置包括基础理论、热点问题评论、疑案探究、商事组织法、金融服务法、商事贸易法等栏目,为了鼓励在校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2012年卷继续设研究生学术专栏,选登在校研究生从事商法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本期在商法基础理论方面,徐学鹿提出了商法范式变革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方面,吕来明就融资票据及票据法修改、赵岚音就自媒体商业模式的法律调整、邢会强就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司法判例分析进行了探讨。在域外商法方面,美国威廉米歇尔大学法学教授DanielS.Kleinberger探讨了特拉华州公司法中他人资金管理者不称职责任免除的问题,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教授渡边宏之对欧洲企业收购规则
《商法总则/商行为法》版问世后,每3年出一次新版,曾作为多所日本高校的指定教材,并入选日本统一司法考试商法科目的指定参考用书。本书长年高居日本法律学专著图书畅销榜首位。且书中的许多观点曾多次为东京地方法院、东京高等法院、大阪高等法院的判决所引用。 本书的特征在于:对包括对 商法的意义 商行为的分类和特征 商号 商业登记 商业账本 使用人 等规制进行细致地分析。不仅阐释了商法和民法之间的交叉适用问题,而且重点突出了商法区别于民法的立法论和解释论,强调了商法应有之理念。与此同时,本书结合了包括日本 保险业法 信托法 金融商品交易法 和 公司法 等部门法对 商法总则和商行为法 的具体影响和在具体事例上的适用问题,尤其就日本 消费者保护法 的修改、针对金融产品的 促销 特定销售 电话推销 家庭访问
《商法》系统阐述我国商事法律中的公司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法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法学院校民商法学系列:商法(第六版)》为第六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法学院校民商法学系列:商法(第六版)》内容包括编商法导论;章商法概述;节商法的概念和内容;第二节商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商法的本质和特征;第四节商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商法的历史与发展;第六节我国的商事立法;第七节商法学;第二章商主体概述;节商主体的概念;第二节商主体的种类;第三节商事能力;第四节商业登记;第五节商业名称;第六节商业账簿;第七节合伙企业;第八节个人独资企业;第三章商行为;节商行为概述;第二节商行为的分类等等。
《商法学(第六版)》是根据国家*关于普通高校法学专业开设专业主干课程的通知要求,由国家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全国政法院校和实践部门一流的法学教授和专家合力编写而成的。 初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材编写中的正反经验,充分吸取了国家*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法学教材论证的意见,立足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现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教材体例。在内容选择上,注意吸收国内外法学教育、科研的*成果,面向21世纪的法学教育,注重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统一,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已成为高等政法院校师生*的主力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法学界、法律界的高度评价。 教材是一定时期学术发展和教学、科研成果的系统反映。所以,随着科研
石俊华所著的《反垄断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中国反垄断政策研究》在详细回顾了竞争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考察了国外反垄断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历史的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发展历程、反垄断政策的构成、反垄断政策与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的关系、我国反垄断法实施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反垄断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本书以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 授权改革 的时代特征,跟进沪粤津闽自贸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总结汕头华侨试验区三年多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并对 政府、良法、国际经贸新规则、华侨华人文化、华侨权益保护、多元争议解决机制 进行了实务分析及法理评析。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命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本书探讨的内容属于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之一,着重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一些主要国家的商法及跨国商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照我国商法和国际贸易规范性文件,提出了有建设性意义的见解。本书对跨国的商法规范性文件按照逻辑标准进行编纂及适用分析,特别是编纂,为本书具备工具书的性能特征提供支撑。
“民商法论丛”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判例学说,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律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培养民商法理论人才。
书中文章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新颖、视角独特、论证严谨,选题内容体现了学界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思考,在具体制度的构建上也不乏极具价值的创见。
本文集收录的是作者200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共计文章二十篇。作者的商法思想发展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商法——现代商法——和谐商法三个阶段,记录了在商法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而支撑这三个阶段的理论基础是:交易论、转型论和结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