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第十一届破产法论坛的优秀论文,以破产法为中心,讨论破产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为 府院联动机制与市场化破产 管理人履职与价值化 破产债权与债权人会议 重整制度与困境拯救 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破产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等板块,针对破产重整、个人破产、跨境破产等问题指出了我国目前破产法立法、执法及司法领域存在的不足,并为我国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本书以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以权利冲突为视角,从制度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站在国家治理层面,对个人破产制度的功能、运行机理、利益衡平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破产之路。
《商事纠纷:公司、企业与破产》将使用主编王竹教授设计的算法,通过对**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系统(已获官方授权)中的5000万份判决书进行大数据分析,首先计算如下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与适用条文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与适用法律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中适用法条与子案由的实际大数据关系,每个案由中适用法条与其他法条的实际大数据关系;再请司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专业人士对上述实际大数据关系进行经验判断,*后综合对案由、法条分星级(★)标记,精准满足司法实务需求。 本书以实现案由与法条之间法律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分星级(★)表达与相互检索为目标,是国内“法律大数据分析”实务法条类图书的开山之作。可以根据案件的类型,迅速、精准地查寻到所有和该案紧密相联的法律规定,为法律实务工作者节省出大量检索时
在新的政策、经济、生态环境下,企业爆发债务危机成为市场的普遍现象。破产重整制度作为解决企业债务危机的方式之一,相应的业务也将井喷式爆发。为 好地运用破产重整制度,近几年 多次发布会议纪要、意见,对破产重整程序中的若干制度作出规定,为破产重整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对破产重整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解决路径。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破产清算是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企业破产债务解决的三大程序,在实践中亦因企业资产债务情况、盈利能力、债权人债务人提起破产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存在而存在不同的适用情形。三种程序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比如申请主体、启动条件、操作程序、执行主体等多方面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三种程序在法定情形下可以实现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向破产清算的转化。 本书即由国浩律师事
待履行合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破产程序启动之时合同的履约状态尚未终确定,而作为终局性债务清理程序的破产程序却不得不对此予以回应。合同状态的终确定无非继续履行与不再继续履行两个维度。对于前者,本书认为在规则构建时需着重加强对非破产一方的利益保护,与此同时,其履行抗辩权应得到必要限制。此外,为更好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多元化需求,应允许管理人选择继续履行后将该待履行合同转让,即使当事人间存在禁止合同转让的事先约定。后者,本书认为实则是一个破产财产的抛弃问题。即破产债务人于合同中享有的权利能否被纳入到破产财团中。待履行合同的特殊之处仅在于破产债务人享有权利以其履行自身债务为前提,且此种履行受破产法之比例清偿定位的限制。该问题的解决,无需借道 解除权 。
《破产审判的温州探索》立足温州破产审判实践,从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制度创新三方面对温州市两级人民法院近几年来破产审判工作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是温州市两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的见证和记录,对破产实务部门有较强的指引作用。其中,调研报告部分在总结温州市两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经验的同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从破产实践视角提出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建议和期许;典型案例部分集纳了一批典型案例,为破产实务部门审理中小民营企业破产案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制度创新部分包含了温州法院出台的16份纪要和对部分纪要的解读文章,体现了温州法院在优化外部协同环境和建立健全内部审理机制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个国家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与否,是衡量其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破产法具有实体性和程序性相结合的特点,它通过一系列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调整手段,实现债务清理和企业治理的制度目标,而程序则为这种清理和治理的过程提供了秩序保障。本教材以我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主要依据,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破产法律制度,对破产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说明,并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对上述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本书作为教材,主要适用于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专业或其他层次的学生。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条文及其释义为线索,全面汇编整理与条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关联条文、典型案例、文书范本、相关标准、参考文献和流程图表,旨在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法律条文应用指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法律条文的关键内容,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纠纷解决方案。 本书旨在对与相关法律条文有关的各类信息予以尽可能全面的汇编整理,主要针对的读者是希望在解释和适用特定法律条款方面得到快速指导的专业人士,或者希望获得实际法律问题解决之道的当事人。
《公司并购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由唐青林、吴婷芳编著,本书针对100个实际公司诉讼案例进行分析,是解决具体微观问题的,因此本书不以理论深厚为特长,而是以务实为特点,以解决一线实战律师遇到的具体实务问题为目标。因此《公司并购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适合从事公司诉讼业务实务工作的相关法律界人士参考。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接管、托管、关闭等行政手段来处置经营失败的商业银行。不同于上述手段,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是以司法救助手段来挽救已经发生重整原因、但仍有改善希望的银行,因而更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金融秩序事关重大,没有一个国家或政府会轻易让一家商业银行倒下。若重整成功,危机商业银行则好似凤凰涅磐重生一般;而那些经过接管、重组直至破产重整等程序仍拯救无望的银行,及时清算也确保了其退出的真正市场化。所以,破产重整是危机商业银行真正倒下或者说被清算前的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破产案件审理操作规程与文书范本》在编辑方法上,坚持从破产案件审判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发掘、归纳、提炼相关程序操作规则,体现实用性和权威性;在编辑体例上,既涵盖《企业破产法》各个章节的内容,又体现破产案件审理程序运行相对独立的特点,将全书分为立案程序操作规程、启动程序操作规程、审理程序操作规程三编;在章节编排上,着眼于破产程序的有序推进、衔接顺畅,始于破产申请、终于裁定终结的特点,将破产程序的运行过程细分为破产案件受理、破产程序衔接、破产事务管理、破产财产清收、破产债权核查、破产事项议决、破产重整程序、破产和解程序、破产清算程序9个方面操作规程;在内容编辑上,每个章节内容均附有法律规范指引、流程图、图解说明表、文书范本,特别是通过流程图及图解说
本书是我国著名破产法学者王欣新教授的第三本自选集,共收入作者自2011年至今撰写发表的47篇破产法领域的学术论文,涵盖破产法基本原理、破产申请与受理、管理人制度、待履行合同的处理、重整制度、关联企业合并破产制度、债务人财产制度等重要制度,虽是文集汇编,却又自成体系,既有破产法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分析,又有破产法理念层面的基础问题论证;既回应了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也关注到了立法改进的前瞻性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立法论与解释论的结合、国际性与本土性的统一。虽然中国破产法的实施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作者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望向远方,因为那里是破产法学的美丽新世界。
《破产法论坛(第八辑)》共分七部分,包括部分“破产程序启动”、第二部分“破产管理人”、第三部分“破产财产”、第四部分“破产债权”、第五部分“破产重整”、第六部分“破产法其他问题”、第七部分“调研报告”等专题。此外,文集还收录了第五届破产法论坛的会议综述与会议记录。
本书对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作者在探究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调适的法理基础上,深入分析、完善物权担保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行权规则体系,系统梳理企业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受限的法理基础,形成禁止权利滥用、权利交界处之必要容忍义务、合意约束以及破产征收的四阶层结构,进而就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限制与保护规范提出创新见解。
本书以《企业破产法》的结构为框架,以破产司法进程推进为线索,共分10章,涵盖破产案件管辖、破产标准认定、破产撤销权行使、破产重整实施等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每个问题均围绕一个案例展开,通过提炼关键词、展示法官视点、剖析法律精神,把裁判思路和理性思考具体地呈现给公众,应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本书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希望对研习、适用破产法有所裨益。
《破产法茶座(第三卷)》的内容: ◎ '破人'对话 栏目中,由实务界资深 破人 章恒筑庭长结合浙江破产审判实践,进行《10年破产法实践的回顾与思考》;邀请张婷、郑志斌、徐阳光三人对谈,聊聊《破产法的实施与破产业务律师成长之路》。 ◎ 破产文化 栏目约请徐尔双法官以简约的文笔来叙述《为什么 怕 破产》;由荣艳法官进行《破产审判之功能漫谈》。 ◎ 困境拯救 是《破产法茶座》出版以来的固定栏目,贺丹副教授撰写的《秃鹫生存:需要怎样的破产法律生态环境?》,延续了困境投资的话题;杜军法官的译文《英国债务重整的未来》为我们带来域外的前沿知识。 ◎ 个案剖析 栏目中,重磅推出广东国投破产案件的心得总结,广东国投破产是新中国成立首例金融机构破产案件,由参与审判的费汉定法官亲自撰写,折射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