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精要(原书第2版)》由路易斯·B·宋恩、克里斯汀·古斯塔夫、森·朱罗、约翰·E·诺伊斯、埃里克·弗兰克斯著,如作者所言,本书的目的是:“为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对国际海洋法中基本规则、概念、机构和程序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介绍”。因此,这本综合性的精要所论述的主题覆盖了:各国在不同海域的权利与义务、基线及海洋划界、船舶国籍及对船舶的管辖、海洋资源与环境、海上恐怖主义与安全,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海洋法精要(原书第2版)》除论述了已普遍接受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相关的条约、案例与法理外,还富有特色地讨论了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的立法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及实用指南》由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撰写,行政法室副主任,行政法立法专家童卫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蓝本,对该发的法条逐一进行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及实用指南》对立法工作者、执法工作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指导用书。
人类正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人们已经意识到,唯有保护环境人类方能克服环境危机。但是,保护环境作为一种负担、作为一种法律义务,必须由每一社会成员承担之吗?环境保护的现状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的负担并没有在人类社会成员间被公平地分配。这是环境保护制度失灵的肇因。克服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把环境保护义务作为一种“普遍义务”、在社会成员间公平地分配。因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本身需要人们保护环境,而社会正义原则则要求人类必须将环境保护义务在社会成员间公平地分配,使之成为一种“普遍义务,:况且,环境的自然特性牢牢地制约了人类安排环境保护制度的范围普遍、公正地分配与履行环境义务是正途。
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碳交易的时代背景,介绍了国外碳交易实践及立法经验,翔实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及地方立法,并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实践及立法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系统梳理了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及
金曦、朱涛、田璐著的《劳动争议法律适用解答与典型案例解析》由参与《解答》起草、对劳动争议案件具有丰富裁判经验的法官撰写,对《解答》中针对劳动关系确认相关联问题、工作岗位及工作地点涉及的问题、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涉及的问题、劳动合同解除涉及的问题、未订立书面合同及合同期限涉及的问题、带薪年休假涉及的问题、工资标准及各种争议计算基数涉及的问题、与社会保险相关联问题等作出的解答,采取法律适用难点问题为导引、适用解答为核心、法律规范依据为支撑、典型案例为示范、法官解析为延伸的编写体例。从多维度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环境权是环境法核心的权利,也是当代社会一项新兴的宪法基本权利,环境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环境权理论的新展开》是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权理论的新展开”(09CFX051)的成果,该课题已于2016年顺利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本书系统运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我国三十年来环境权理论研究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环境公共性原理出发,结合英美法系国家公共信托理论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公物理论论证了环境权的法理基础。进而对一百九十多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宪法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各国宪法环境权条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宪法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转而就环境权司法救济的法理与实践作了论述,尤其是对环境权的可诉性、审查标准和公益诉讼制度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全面回应了对环境权的各种质疑,
本书以气、煤矿业权重叠问题为导向,首先,从自然资源赋存的客观实际出发,梳理煤层气的赋存特点、自然属性及其资源权利属性,探寻解决问题的学理逻辑;其次,分析矿业权重叠的特点、重叠类型、重叠成因及由此引致的问题,对矿业权重叠问题进行全面认知;再次,对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对气、煤矿业权重叠法律规制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力求找到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症结;尔后对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煤层气立法模式、矿业权设置、矿业权冲突解决实践进行全景式考察,以拓宽研究深度与广度;又次,对我国实践中先行先试并已产生积极效果化解矿业权冲突的模式进行盘点,以析出有益成果充实研究内容;最后,基于前述分析研判得出本书的结论,为解决我国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提出可行法律对策建议。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释义》指出,国家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根据《条例》,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存在违法行为将处以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而违法单位和个人则将被责令改正或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