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本书收录了与保密和档案安全管理相关的公开印发的法律法规文件共计84件(其中部分文件节录),涵盖
证据收集和事实发现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证据收集作为证明过程的基础,是民事诉讼能否获得公正判决的保障。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当今世界代表大陆法系的德国和代表普通法系的美国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站在美国和德国中间点的日本证据收集制度的深入研究等,为我国的证据收集制度寻找有益的借鉴。同时,在研究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为我国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特色的证据收集制度,以保障案件事实的发现,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对我国证据制度的研究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研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分析/新时代诉讼学创新文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公证、民事诉讼和民事执行制度为内容,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三个不同侧面探讨了民事纷的预防
本书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民事诉讼法》的配套辅导教材,通过知识逻辑图的设置,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与深度思考题这些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条,针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疫情防控、金融市场乱象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 《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修正案(十一)》根据新任务、新要求、新情况对刑法作出局部调整。 一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安全生产、产权保护、金融市场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刑法治理和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斗争需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等法律的制定修改进一步衔接,需要刑法作出相应调整,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 三是,近年来司法实
本教材以刑事诉讼法为主要介绍对象,运用典型案例对刑事诉讼法涉及的任务、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立案、侦查、提起公诉以及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
本书围绕拆迁相关的法律纠纷,根据内容划分为征收与补偿纠纷、评估纠纷、其他相关规定部分。每部分根据需要首先收录相关的现实案例,其次按效力等级分别收录对应的处理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并对重要法律依据配以解读,收录有关的法律文书范本和实用图表,力求满足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行政诉讼是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也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然而,“民告官”的特点决定了行政诉讼主体的特定性,其中一方必然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这种权利不对等的现实,必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立案难”“审理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局面?行政诉讼又有什么规则?原告如何在行政诉讼中取得胜算?本书从诉讼实务的视角来审视上述问题,分为“主体篇”“期限篇”“管辖篇”“程序篇”“证据篇”“庭审篇”,分析行政诉讼中的重要规则和注意事项。
本书结合民法典近期新规则适用规定,以专业法官视角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广大消费者权益的维权途径做了生动阐释。主要介绍了如网购、旅游、商品房、电信、汽车、保险、银行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探讨了消费中
走向对抗化,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显著特征,刑事审判中异议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因此成为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本书依照“理解—建构”的思路,对异议制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类型、制度要素与运行原理、基本原则和预期功能、其他法域理论与实践、域内现象与问题、理论与制度的本土化构建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鉴于对此研究不足,本书具有开拓创新意义,希望能为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际商事仲裁正不断遭受来自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压力。在国际商事纠纷领域,更多人更愿意选择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话语与实务:问题、挑战与展望》从多角度和多面向论述了对于仲裁在实务中保持作为一个机构的完整性和在专业领域的独立性非常重要的各个方面。本书对仲裁在机构运作、面临的突出挑战和发展机遇等主要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供了多种有益的建议。就仲裁实务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话语而言,其形成不易,是综合吸收了超过二十个国家仲裁从业者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话语与实务:问题、挑战与展望》分三个部分,分别就国际商事仲裁实务中遭遇的问题和挑战、论证和证据、展望进行分析,并对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我国香港地区等地的仲裁实践进行了介绍。对各地仲裁实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历史梳理与阐释》在《刑事诉讼法》2012年再次大修的背景下,通过对比1979年、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变化,梳理刑事诉讼法演进的脉络和规律,评析历次修改的得失,阐释修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诉讼规律及所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变化与挑战,展望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未来发展与走向。本书写作以《刑事诉讼法》的法条文本为提纲,按照《刑事诉讼法》的前后顺序设定章节。每一章内首先概述该章刑事诉讼法历年修改的总体走势,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1979年、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区别,之后采用专题的方式对该章内历次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阐释。《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历史梳理与阐释》不完全等同于纯粹"理解与适用"类的书籍,而是包括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体现发展规律,并对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意图、蕴含的价
宋英辉、刘广三、何挺等编著的《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历史梳理与阐释》在《刑事诉讼法》2012年再次大修的背景下,通过对比1979年、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变化,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演进的脉络和规律,评析历次修改的得失,阐释修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诉讼规律及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变化与挑战,展望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未来发展与走向。本书以《刑事诉讼法》的编章为序,在概述每章修改的总体走势的基础上,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1979年、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区别,再以专题的形式对该章历次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阐释。本书以法条为纲,同时还辐射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是对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发展的系统整理,既适用于理论研究,对实务操作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