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编译者许良英与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夫人王来棣合作,经过20年的努力完成的心血结晶,在这部将中国问题置于世界制度史视野下加以分析的著作中,实际包含了作者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也包含了他们对青春时代投向民主爱国运动以来人生道路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全书篇幅不大,但精彩纷呈。在内容上共分两编:第1编讨论民主制度在西方的推进历程,第2编讨论民主在中国的传播。在面临着从威权发展走向民主发展、从个人魅力型统治走向法理型治理的中国,本书所要实现的,正是民主化思想的启蒙和推进。
《欧盟GMP/GCP法规汇编(中英文对照版)》以欧盟GMP/GDP法规汇编中英文对照为主体,包括:简介,对欧盟GMP应用范围与法律基础进行说明;药品基本要求;作为起始物料活性物质的基本要求; GMP相关文件;欧盟GMP附录;术语;与GMP相关的其他文件;问答以及多位专家对GMP实施应用的多角度诠释。 本书适用于制药企业从事研究、设计、质量管理、生产、工程、注册的技术人员,也可供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参考。
《中国政法大学案例研习系列教材:国际法案例研习》共分为12章,每章包括经过精心挑选的若干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来源丰富。除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的案例之外,其余案例来自国际仲裁法庭、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欧洲人权法院等国际法庭,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庭的判决。2.内容丰富。按照国际法教材的内容,所选案例涉及国际法总则、分则,包括战争法的各个领域。3.时间跨度大。从1872年的“阿拉巴马号仲裁案”到2012年的“卢班加案”,所选案例囊括了近代和现代国际法发展各个时期的重要案件。
本书采用编译和评论的形式,以运用的不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要线索,选择刑事司法领域内研究主题贴近我国现实并能被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所借鉴的十个实证研究报告,在对其全文翻译的基础上加对其研究方法的评论。本书所选择的实证研究报告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研究主题包括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辩护、司法公信力、陪审制度等热点问题,作者包括了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详细情况见下表)。本书出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证研究报告的翻译和研究方法的介评,既可以使读者通过实证研究个案来了解研究方法的细节并能够掌握与运用这种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报告了解域外刑事司法的发展和实务状况。本书系国内尝试编译国外刑事司法实证研究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卷):德语国家的视角》以“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德语国家(奥地利、德国、瑞士)的侵权责任法以及一些新的侵权责任法草案,依此论证了侵权责任法在整个法律救济体系中的定位,探讨了“保险替代侵权”模式带来的各种争议问题,进而深入研究了侵权责任法的各种功能。在上述原则性思考的基础上,本书讨论了各种具有争议和新出现的问题,比如侵权与违约的关系、损害赔偿的基本前提等。书中,作者重点分析了各种归责要件、归责限制、损害赔偿以及时效等问题。本书对于我国学者全面了解欧洲大陆侵权责任法,尤其是奥地利、德国与瑞士侵权责任法的基础理论、学说争议以及前沿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化是现代仲裁制度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更确切地说,是一组现象的总和。司法化现象存在于仲裁的各个环节,从管辖客体、主体,到程序原则和裁决制度。部分司法化现象可能是对国际商事仲裁"契约/司法"复合属性的合理确认与强化,因而产生积极效果,而另一部分司法化现象则可能是对该属性的背离,因而带来消极效果。
在国际争端解决程序中,尤其是在不同的法庭进行多重程序的争端中,不断出现新的程序和救济问题,而国际裁决机构的基本法律文件并没有对此类问题作出详尽的规定。在此背景之下,本书考察的核心问题具有经久不衰的重要意义:对于国际裁决过程中出现的程序和救济问题,现有的众多国际法院和法庭采用共同的方法吗? 本书转向一种较新的视角,即从总体上考虑整个国际裁决制度的发展,以及裁决机构的扩散化对国际裁决中或裁决后的一些权力和程序意味着什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中文本于1983年4月在海洋出版社出版。为了满足立法、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需要,决定再次印刷发行。在以往的使用中,不少读者提出了原中文本中的错漏之处。为了使用的准确性,值此重印之际,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英、法、俄等三种文本,参照有关国际条约和辞书,对公约中文本中一些明显、重要的错漏和不准确之处进行了补正。考虑到原中文本的法律效力问题,仅将补正的条文引注在书页的下方,供读者鉴别,以达准确使用的目的。涉外引用仍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原中文本为准,特此说明。
《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丛书:国际公法学》由刘高龙著,是一本关于国际法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国际法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某些国际法领域的新发展。作者对国际法的定义、条约的定义、国际法与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联合国国际法院的作用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丛书:国际公法学》还提出了国际组织权利滥用的国际责任问题,特别论述了澳门的国际法渊源及国际法在澳门的适用和效力,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阐述条理分明,引证严谨,不仅可作为,而且也是一部论述国际法学和澳门有关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书籍,值得研读。
为使广大的航运业人士及从事国际海事立法研究的专门人员了解与海上运输有关的国际公约与规则,包括其具体内容、现状、批准和加入情况、修正情况、我国加入情况等,李桢主编的《中国海上维权法典_国际海事公约篇(第5卷海上运输)》收录了与海上运输相关的四十多个国际公约与规则。这些公约与规则收录的时间截止到2012年7月底,不仅包括联合国起草通过的公约,也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在海事法领域起草通过的公约及布鲁塞尔国际海事公约等。
本书采用编译和评论的形式,以运用的不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要线索,选择刑事司法领域内研究主题贴近我国现实并能被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所借鉴的十个实证研究报告,在对其全文翻译的基础上加对其研究方法的评论。本书所选择的实证研究报告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研究主题包括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辩护、司法公信力、陪审制度等热点问题,作者包括了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详细情况见下表)。本书出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证研究报告的翻译和研究方法的介评,既可以使读者通过实证研究个案来了解研究方法的细节并能够掌握与运用这种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报告了解域外刑事司法的发展和实务状况。本书系国内尝试编译国外刑事司法实证研究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研究创新点:一是集中研究条约退出权这一条约退出问题的核心内容。条约退出仅仅是一种法律行为或条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法律现象,只有条约退出权才是条约退出问题的核心与基础。在整个条约退出问题的研究工作中,如此中心突出针对性强的研究是不多见的。二是将条约退出权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条约退出权进行了详细与全面的分类。在论述条约退出权的正当性时,明确了条约退出权的主权属性,并将条约退出权与国际习惯法的背离权以及私法领域的合同解除权进行类比,总结归纳出了条约退出权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所有这些研究者是开创性的。三是明确提出条约退出权的行使应受条约必须信守原则与国际社会本位原则的约束,并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涉及条约退出权问题的第56条与第65条具体规定的习惯法地位进行
从环境问题进入国际社会关注视野的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些差异也表现在气候变化国际法中,体现为有关其结构、性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争论,主要且集中体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中各个国家谁应承担义务、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式来承担义务。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规则、制度及基本原则在联合国主持的一系列会议的大量决议中得到确立。虽然发展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变化、波折和挑战,但是国际社会对发展权规则、制度及原则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国际法律文件也逐步生效,包含了具体的内容,并产生了法律约束力,成功地实现了从“应有法”向“实在法”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环境会议,国际社会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被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有关的
国际法中的大多数问题归根结底都起因于条约解释问题。本书以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条约解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百个投资仲裁裁决,以及梳理大量文献,力求全面、系统地呈现国际投资仲裁庭如何运用条约解释方法对双边投资条约进行解释。通过对比国际法院与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实践,本书还对目前国际投资仲裁中条约解释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提出了详实的方案。
本书是《施米托夫论出口贸易》的1版,这一版本秉承其一贯的宗旨,即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方面的便捷及的参考书。本版沿用了前序版本的整体架构,在更新了部分内容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章节以涵盖国际贸易法领域的重要发展。本书围绕着出口销售合同这一核心;同时,也再次集中探讨了FOB和CIF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传统单据化问题。另外,本书还重点着眼于国际销售交易和一般支付机制中含有的各种运费元素。在1章增加了2007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ICCUCP600)的相关内容。编者对本书的第5部分,即国际商务纠纷解决,进行了更新和扩充。自《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以来,国际商事诉讼紧随英国法律的发展而受到了更为充分的重视。另外,判决和裁定结果的承认与执行也拥有了更广泛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