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S-plus造法是一个普遍性的法律现象,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前沿文库:TRIPS-plus造法问题研究》则在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的交叉地带研究TRIPS-plus造法问题,是一本对知识产权法学有重要贡献的著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TRIPS-plus造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前沿文库:TRIPS-plus造法问题研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时,又通过分析的知识产权TRIPS-plus造法范例及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新近案例,为发展中国国家应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保护的TRIPS-plus造法提供司法阻止的思路,最后为中国应对TRIPS-plus造法提供建议,希冀我国对TRIPS-plus造法产生实际的影响。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学论丛: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人引渡的法律困境》聚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人引渡的法律困境。当今世界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安金共同体”,强化引渡合作是规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高效能举措,对涉恐引渡困境间题进行现实分析并着力破解,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学论丛: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人引渡的法律困境》作为一本法学著作,可读性和参考性都比较强,具有显著的特色:一是资料翔实、理论性强。书中所有资料都来源于公开出版的书籍、学术期刊、报纸或网络资源;引注规范严谨,信息容量几乎囊括了目前可搜寻到的有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人引渡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文献和资料,并作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为今后相关课题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打下了基础。二是观点新颖,剖析深刻
近年来,国际反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这给国际安全与稳定带来新的威胁,也促使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为此,联合国系统以及区域组织陆续出台了许多新的国际反恐法律文件。这些文件在程度上扩大了对恐怖活动的定罪范围和国家行使管辖权的依据,增加了大量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司法协助措施等规定,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本书收录了联合国系统条约、联大和安理会决议、区域性条约以及其他条约相关条款等各部分的重要文件和新文件,全面翔实,为相关实务部门的同事及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法律与外交》是份专注于法律外交问题研究的学术刊物,主张从法律角度分析外交现象,以法律手段保障外交工作,从而推动法律外交理论研究,促进中国法律外交实践,推动国际法治发展。既重视基础理论,又关注当代现实。是国际法、外交、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书目。
《国际法学(第2版)》由徐乃斌主编,本书共三编十五章。编总论部分从国际法的历史变迁中阐述了国际法的概念、特征、渊源和基本原则,国际法的编纂与发展,以及国际法与法的关系,并注意到国家、国际组织和自然人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第二编国际法的主体制度,深入透彻地阐述了国家的含义、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编国际法的客体制度,从界定国家领土的概念、构成、取得、变更方式与领土主权及其限制入手,在区分国际空间法、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地比较分析了国际海洋法中内水、运河、海湾、海峡、群岛水域、领海与毗邻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公海特别是国际海底区域等领域的国际法律制度,并反思了国际法的其他客体诸如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犯罪与刑罚等法律制度。
本书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外同行学术交流,推动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其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反映并评价了国际法经验分析的新浪潮,提出了跨学科合作潜力。
《鹿特丹规则·承运人制度研究:兼论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是为了丰富这两大块研究而做的选题。笔者通过对比研读传统海运公约与《鹿特丹规则》,发现《鹿特丹规则》与传统公约在对待海运核心制度——承运人制度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从体制安排上与传统公约不同,这就反映出《鹿特丹规则》与传统公约一个实质性的不同:传统公约没有区分承运人的责任与义务,而《鹿特丹规则》明确地将二者区分开来。从这个角度展开,笔者对《鹿特丹规则》的核心制度——承运人制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承运人制度由承运人义务制度、承运人责任制度、承运人特殊制度构成。承运人义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承运人适航义务、管货义务、签发单证的义务以及交付货物的义务。承运人责任制度又包括承运人的责任基础、责任期间、责任限制、免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第七卷)/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外同行学术交流,推动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其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反映并评价了国际法经验分析的新浪潮,提出了跨学科合作潜力。
本书是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献礼之作。深圳特区国际仲裁事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产物,因中国改革开放而生,与经济特区共成长。本书回顾了特区国际仲裁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跨越两个世纪近四十年的创新与发展,并对中国仲裁在特区的进一步国际化和现代化进行了展望。 本书收录了125篇文章,作者有的已届耄耋之龄,有的刚过弱冠之年;有的是著名学者,有的是仲裁新兵;有的来自中地各主要城市或港澳台地区,有的来自万里之外的欧洲、美洲或大洋洲。一篇篇热情的文章,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者是难忘的瞬间,或者是深刻的感悟,或者是淡淡的回忆,或者是长远的展望。在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半亩方塘”,虽然“泉眼无声”,但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特区源源不断的活力,能清晰地听到国际仲裁的中国声音。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成文刑法自产生以来,一直试图约束刑罚权。但是人治传统决定这一目的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刑罚思想导致酷刑泛滥,法外之刑五花八门。直到20世纪初,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现,才将曾经无限膨胀的刑罚权,束缚在法律的轨道之内。 刑罚的历史并不单纯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直至近现代五刑,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难,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也让法治背景下的自由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国际法导论》内容简介: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它既可以用来维护国家利益,也可用于处理国际事务,乃至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法的重要性日益为国际社会关注。在外交活动以及国际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活动中遵循国际法,是维持正常国家关系的基本保证。基于上述原因,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法专业人才,以在国际关系实践中正确运用国际法,是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稿为《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的系列出版物。国际发展合作近年来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从研究角度而言,该学科依旧相对边缘。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发展是一门新兴学科,横跨经济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等学科。从跨专业的角度,探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尽可能对这个领域做一点边际上的贡献,为此,《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筹划在2021年总第23辑以《多学科视角下的国际发展合作》为题做专题。本辑专题具体文章主要有:日本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探讨日本的非洲经验;非洲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状况;社会组织的类型,分析怎样的类型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关于南南合作的状况研究,分歧,挑战,发展趋势,等等。
本书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国际保理法律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国际保理,作为发端于美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银行界实务中,近年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我国关于国际保理的法律规制相对滞后且层级过低,其中的诸多法律问题尚待厘清。本文依托国际公约与惯例,以及比较两大法系各发达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从国际保理的渊源流变、法律机制、运作机制、风险防范、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展望的多维视角,梳理考察国际保理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与实务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基本理论方面,围绕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一基本观点来展开对整个国际私法学的研究和探讨;对传统的国际私法学理论,如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范围、性质等作了新的反思;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如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以及统一实体规范等作了新的阐述;对其他一些概念,如准据法、识别等作了更加准确、规范和统一的界定。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体系上,采用了与目前外已经出版的所有国际私法论著都不尽相同的逻辑结构,对国际私法学的相关内容作了完全不同的结构设计;较为广泛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同时也只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