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凡著的这本《宋代“三冗”问题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准确地梳理这一课题,并进而进行反思性研究,既是宋朝“三冗”问题本身研究的需要,又是推动宋史纵深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书稿在全面掌握前人对“三冗”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两宋“三冗”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和当时人的议论。不仅分章详论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还强调在整体上要把“三冗”视为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重视从北宋到南宋各个发展阶段“三冗”问题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转换。
围绕“把减灾纳入恢复重建全过程”这个理念,本书分为6章,分别阐述和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几个主要环节的相关政策。第一章是概述,从总体上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社区减灾政策进行解读,提出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界定恢复重建和社区减灾的主要概念,提出把减灾纳入恢复重建全过程的基本含义;第二章是灾后恢复重建社区减灾计划,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有关减灾的内容、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社区恢复重建减灾计划、国外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5个方面对如何制定和执行社区减灾计划进行阐述;第三章是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农房重建,通过梳理农房重建政策,着重提出农房重建基本模式和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第四章是灾后社区重建政策,界定社区重建政策内容特征与实施主体,阐述城乡社区中的住房重建、筹资与实施监督、家庭生计恢
《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批准号10AZD021)的结项成果,抓住了"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这个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而为民生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方法和范式。本书选取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六个问题进行研究,为六大民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实证资料和数据,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民生问题解决的必然路径。本课题在研究民生问题的同时进行了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关系的研究,为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理性思考和科学论证。
《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多维观察》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为的的成果(项目编号07BFX007)。本研究包括九个部分: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概述;农村土地纠纷乡村人民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农村土地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农村土地纠纷信访解决机制;农村土地纠纷乡镇调处机制;征地拆迁纠纷的制度性反思;农村土地纠纷解决的宗教因素;结语。其逻辑关系是,在对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机制进行一般性考察的基础上,转向具体纠纷解决机制的考察和研究,重点对各类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的内在机理和特质、地位和作用、优势和局限、未来发展走向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书总结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探讨城镇化和改革新形势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方法、措施,围绕“以人为本,自由迁徙,公平待遇”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改革统筹协调、改革成本分担和改革法制保障推进机制,分类分步骤推进户籍登记迁移制度、城市福利保障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本书以内蒙古生态市建设为例,以利益分析为视角,构建了“利益认知、资源条件、利益激励”产生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对生态市建设中各主体的多样化行动策略进行详细研究,试图归纳和展现各主体在权衡自身利益得失后制定出的行为策略,探寻主体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的建议。这一研究将主体行为与制度因素相结合,有利于从深层次挖掘导致不同主体行为偏离公共利益方向的根本原因,从而调整与利益激励条件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引导主体选择 符合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实现方式,有利于推动生态市建设的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