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以其复杂的局势和历史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来自中国新华社的史先涛,作为特殊时期唯一驻扎在阿富汗的国际媒体记者,实地亲历了一幕幕历史性的时刻:阿政府出人意料土崩瓦解、塔利班势如破竹重返喀布尔、美军丢盔弃甲撤离阿富汗、疫情雪上加霜地不期而至 作者还爬梳文献、访问专家,勾勒了阿富汗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在巴米扬大佛的千年回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百年见证中,在历史和现实的错综交叉中,带着读者走进邻国阿富汗。这一过程中,读者也能感受到战地记者的不易与坚守、赤忱与悲悯。更有实地照片170余幅,直观呈现阿富汗的社会与生活。
本书注重“长时段”“全域性”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政区建置、自然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湘鄂山区作为两湖地域中特殊区域的形成与特征。同时,探索分析为湘鄂山区治理而建置的以宋代寨堡、明代卫所、清代汛塘为核心的基层军事体系(“三大军事体系”)在区域内的发展演变及分布。以“三大军事体系”建置的具体分布变化,反映湘鄂山区对于由中原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的军事保障与历代王朝在两湖地区的治理重心从整个湘鄂山区到湘西武陵山区(“湘西苗疆”)的转变过程与结果。深化历史地理学中“界域”(过渡地带)理论,提出并确定湘鄂山区与两湖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之间的“界域”,提出此“界域”是历史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与中部汉族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民族交往交流最为频繁、交融最为深刻的地带,在中华民
山西,表里山河,左太行,右吕梁,汾河贯通南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环太行山,产生了朝歌、安阳、洛阳、开封、北京、邺城等古都,所以历代王朝尤其重视存在于山西的古代关隘、渡口。本书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写就此书,上编主要是介绍留存于山西的古代关隘、渡口,从太行山进出中原的各条通道,从恒山通往漠北的通道;下编撰写发生在山西的古代战争,如长平之战、白壁之战、白登山之围等等,以及太原、大同、平阳、雁门关、壶关、龙门渡口、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在古代的重要价值。 另外,本书图文并茂,将现存关隘的情况、古代道路情况,都做了很好的展示,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戴维 卡门斯等著的《美军网络中心战案例研究(1作战行动)》以网络中心作战概念框架提供的标准体系为指导,对主要进攻作战阶段所采用的网络中心战原则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本卷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及意见亦证实,在 自由伊拉克行动 期间,新传感器、扩展的系统连接性以及新信息系统,确实提升了部队的作战效能;本卷亦提供各类证据,表明网络化的信息对部队作战能力,战场空间协调同步,指挥官和参谋的判断决策,部队作战杀伤力、生存力以及力量运用的灵活性和作战节奏,都具有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形态,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有灵魂的中国的必然选择。 ??《铸就人民信仰: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清华马克思主义文库》以专题的形式,准确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中华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价值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指南,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现实土壤,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中的优秀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从继承性和批判性、理想性和现实性、民
《词语的肉身:书写的政治》汇集了朗西埃对巴尔扎克、普鲁斯特、阿尔都塞和德勒兹等人及其文学、哲学作品的评论,通过这种方式,朗西埃表述了自己的阅读观念,即打破言词和外部世界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言词的“出离”中,把文本中隐藏的各种话语力量解放出来。在一个阅读的时代,如何读、为什么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朗西埃的思想将无疑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论自由》共分五章: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海报:
《论自由》共分五章: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海报:
通过让汉娜·阿伦特与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进行交锋这样一种论述形式,重新勾勒二人的思想体系,避免将他们的思想简单化。 列奥·施特劳斯与汉娜·阿伦特在汉语学界出场已久,他们政治哲学的理念所引来的纷争至今困扰着我们——核心是如何面对现代性。 施特劳斯与阿伦特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他们的方法看起来非常相似,都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思考当下,但实质却完全相悖:从对“现代性危机”的论述到对思想史的诠释,从对传统重新审视再到对现代性的不同解读——这场隐匿的对话从一开始就不同寻常。 施特劳斯试图摆脱历史进步论的误导,重铸人性在古典理念中的尊严,而阿伦特专注于思考人的存在及其不同的方式。一个坚信这个世界有真理可寻,维护一种已经逝去的哲学的生活方式;一个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担忧,想从“事件”中找寻到对人的
《词语的肉身:书写的政治》汇集了朗西埃对巴尔扎克、普鲁斯特、阿尔都塞和德勒兹等人及其文学、哲学作品的评论,通过这种方式,朗西埃表述了自己的阅读观念,即打破言词和外部世界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言词的“出离”中,把文本中隐藏的各种话语力量解放出来。在一个阅读的时代,如何读、为什么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朗西埃的思想将无疑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论自由》共分五章: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