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以其复杂的局势和历史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来自中国新华社的史先涛,作为特殊时期唯一驻扎在阿富汗的国际媒体记者,实地亲历了一幕幕历史性的时刻:阿政府出人意料土崩瓦解、塔利班势如破竹重返喀布尔、美军丢盔弃甲撤离阿富汗、疫情雪上加霜地不期而至 作者还爬梳文献、访问专家,勾勒了阿富汗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在巴米扬大佛的千年回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百年见证中,在历史和现实的错综交叉中,带着读者走进邻国阿富汗。这一过程中,读者也能感受到战地记者的不易与坚守、赤忱与悲悯。更有实地照片170余幅,直观呈现阿富汗的社会与生活。
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和英国的空防作战。对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军事行动、战略决策、武器装备等都做了翔实的描述。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冷酷的战争真相,完整地再现不列颠空战的真实氛围,让读者充分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
山西,表里山河,左太行,右吕梁,汾河贯通南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环太行山,产生了朝歌、安阳、洛阳、开封、北京、邺城等古都,所以历代王朝尤其重视存在于山西的古代关隘、渡口。本书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写就此书,上编主要是介绍留存于山西的古代关隘、渡口,从太行山进出中原的各条通道,从恒山通往漠北的通道;下编撰写发生在山西的古代战争,如长平之战、白壁之战、白登山之围等等,以及太原、大同、平阳、雁门关、壶关、龙门渡口、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在古代的重要价值。 另外,本书图文并茂,将现存关隘的情况、古代道路情况,都做了很好的展示,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本书注重“长时段”“全域性”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政区建置、自然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湘鄂山区作为两湖地域中特殊区域的形成与特征。同时,探索分析为湘鄂山区治理而建置的以宋代寨堡、明代卫所、清代汛塘为核心的基层军事体系(“三大军事体系”)在区域内的发展演变及分布。以“三大军事体系”建置的具体分布变化,反映湘鄂山区对于由中原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的军事保障与历代王朝在两湖地区的治理重心从整个湘鄂山区到湘西武陵山区(“湘西苗疆”)的转变过程与结果。深化历史地理学中“界域”(过渡地带)理论,提出并确定湘鄂山区与两湖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之间的“界域”,提出此“界域”是历史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与中部汉族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民族交往交流最为频繁、交融最为深刻的地带,在中华民
《政治学基础》属于政治科学的元理论层次,主要研究一般政治学知识建构的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基础》基本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政治科学知识演变发展的理性传统、变迁范式、学科依据。第二部分:政治科学理论建构:要素、途径、动力、范式、标准。第三部分: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知识论、研究模式、研究途径、研究技术。《政治学基础》原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在外引起较好反响,是本从元理论层面对政治科学做出阐释的著作。中山大学出版社的期已过。鉴于原书出版时间已经很长,故对《政治学基础》内容进行修订,并重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