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并且指出,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作者认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存在形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处于第一性,而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居于第二性,这些会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艺术既模拟、模仿了现实,又体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审美活动来源于劳动,其主观因素在拟人化的特征中获得表现。因此艺术和审美的对象无不是人的世界,同时是人们精神的外化,
本书讨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试图把文学主体理解为现代性的美学形式,通过形式的审美中介,探究现代审美主体创生的文学秘密,寻找文本内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的历史文化的深层关联。本书还讨论了现代文学的文体特征、诗学形式以及叙事结构与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层联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内在纠葛等议题,终试图达成对现代作家把握世界的诗学方式的总体探究。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 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 清单 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 实用清单 、 诗性清单 、 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 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 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 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 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美学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关于美学和艺术哲学最重要的文献,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绝对精神”部分。本书展示了绝对精神如何在艺术里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论证了绝对精神为何必然进一步向着宗教和哲学过渡。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讨论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理想在艺术里的三种特殊形式(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理想在各门艺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的体系里的具体表现。本书包含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关于象征型艺术的讨论。第一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美的理念或理想、艺术创作的要求和条件等核心议题。这是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和概念论部分的应用,尤其从本质与现象(映象)、内容与形式、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等关键概念出发讨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方方面面的具体表现。他借助大
该书描绘了西方当代美学的总体图景。首先,该书从书时间框架出发,概述了1900年至今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其次,该书从总体格局出发,对西方美学史进行了三面三类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西方美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是黑格尔代表作之一,该书堪称黑格尔美学体系之大全,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书中以严密的逻辑思辨方式,提出了美学范畴、美学实质等重要问题,探讨了自然美与各种类型艺术的相互关系: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必然辩证统一。作为世界经典之作,该书是美学研究者、爱好者及哲学研究者、爱好者之书。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复如此。
本书探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学理渊源,阐发一种微观的精神,深入思想发生的细节。全部的批判都指向:传统哲学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宏大叙事,忽视了哲学起源的原初复杂性。 借助对海德格尔、萨特、德勒兹、拉康、德里达等人著作的重新解读,作者指出,他们都从语言、历史、道德等不同领域出发,批评思想的现成性与必然性。作者主张,要将必然性变更为可能性,将同一性视为可重复性,而重复意味着差异,差异则使得陈旧的思想结构处于不稳定与趋于消解的状态。这使得哲学从宏观走向了微观,思想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曾繁仁是我国著名美学理论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他秉承了山东大学优秀学术传统,养成了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三十余年来,他在西方美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生态美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学术贡献,表现出极强的科研能力和很高的学术水平,已经成为国内有很高声望的美学家。本书是他一生学术成果的总结,共15卷500余万字,收录了他的重要美学著作,如《西方美学论纲》《美育十五讲》《生态美学导论》等,对于我国学术体系建设有突出价值。
朱光潜是当代著名美学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全书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后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专题研究。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本丛书选取从先秦至清代的中国美学史上的经典论著,按时代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共七卷,选取*能体现中国美学各方面的经典论著,按现代的方式予以组织,并进行注释和讲解,呈出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发展规律,独具的特色,与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国精神。本书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审美观念、各门艺术、审美风尚以及中国美学的发展规律,以古文献的原貌呈现出来。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是任乃强先生积四十年研究必得撰成鸿篇巨著。1961年完成补稿,嗣后几经修订,于1982年定稿。这部近150万字的专著,对晋代常璩所撰的中国第一部方志《华阳国志》(原书仅存10万字)
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研究,同时对西方古今美学成果具有深厚积累的基础上,站在建设性后现代的历史高度,以现象背后的统一性为本质涵义,密切联系审美实践,对现实和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及美感活动展开了形上之思。全书以 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 为核心观点,以本质论、现象论、美感论为基本构架,分析论述了美的语义、美的范畴、美的原因、美的规律、美的特征与美的形态、美的领域、美的风格,以及美感的本质与特征、结构与机制、心理元素和基本方法,环环紧扣,前后呼应,建构起一个全新的 乐感美学 理论体系。新见迭出,趣味横生,思理绵密,独树一帜,是重构中国式形上美学原理的宝贵成果,堪称大学美学讲堂的理想教本。
本书是作者30多年学术历程的标志性成果选。前后由七个历史坐标性的板块构成。个板块是中国古代文论民族文化成因的研究,代表作是《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第二个板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建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第三个板块是文艺学的学理研究,代表作是《美学关怀》。第四个板块是佛教美学研究,代表作是《佛教美学新编》与《中国佛教美学史》。第五个板块是 乐感美学 学说的建构,代表作是《乐感美学》。第六个板块是中国美学史的铺写,代表作是《中国美学通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美学全史》。第七个板块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写,代表作是《 重写中国思想史 发凡》《先秦思想史》。文集反映了作者锐意开拓、不断进取的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