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在内容设计上没有采用教科书或者一般学术著作的框架,而是将每一种书的主题切割分解成若干小专题,每一小专题在少则一两页,多则五六页的篇幅内展开,图文并重,读者在相对放松的阅读感中,从一个小专题跳至下一个,直至本书的结束。每本书后除附有必要的参考书目外,还有延伸阅读以及索引,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继续在这一主题中探索徜徉。
《闲情偶寄》为清代著名的戏曲创作家和理论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本册书对《闲情偶寄》中的精巧生活进行了细致原味的解读并娓娓道来,无形之中将先人的闲适优雅生活拉近到每个读者的身边。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 第十三封信 ,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者说: 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在这封信里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 免俗 。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历80年的时间淘洗,本书愈发显出字字珠玑的名作本色。
美育与美学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美学论文,较之《纯粹理论批判》等三大批判易读好懂,对于广大康德著作爱好者,甚或研究者,都是一本通向康德哲学深奥殿堂的入门书。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崇高感和优美感。每一种刺激都令人愉悦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崇高感感动人,而优美感则迷醉人;崇高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可以是渺小的;崇高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
为什么人民普遍感到对先秦诸子美学思想的研究不易深入而流于一般呢?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春秋前的审美观念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了解。为什么人们在对先秦诸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常常停留在仅仅一句摘引一些”美”和”善”的资料,来探求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呢?原因之一,也是对春秋前的审美观念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了解,未能从审美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美学家的思想特点。 探源知流,《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作者于民)就是试图将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理出个初步轮廓,使读者对我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审美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有所了解,促进学术界对原始艺术的探讨,并有助于对封建时期美学思想的深入研究。
本书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从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作为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及职业人士设计并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需要设置内容,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作为主线,以职场需求作为宗旨,从基本认识、思想层面、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职业礼仪、综合实训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技巧,使学生可以顺利走入职场,展示得体的职业形象和 好地体现教养、风度、气质、个人魅力,为从业做好充分准备。 本书还配有相关的辅助材料,请登录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引进台湾萤火虫出版社版权,全套四本,按季节分册,分别介绍每个季节中的节日,读者对象为小学低年级儿童,也可作为学龄前儿童的亲子读物。这一本《跟着节日去旅行冬季篇》主要包含“圣诞节”“腊月”“春节”“元宵节”几个版块的内容,每个节日下设不同单元,有介绍节日来历的掌故传说,有由这个节日衍生出来的原创故事,有和这个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有同一节日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会教小朋友亲手制作节日点心、节日礼品等等,内容涵盖丰富,语言生动有趣,配以插图,是一本很好的帮助孩子认识节日、了解节日典故、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儿童读物。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历史之谜”解答的开启之作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读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作 者 张彦著 出版时间 20200401 I S B N 9787505150126 定价 20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93 读者范围
《西方美学史资料翻译(残稿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精)》是朱光潜先生为写作《西方美学史》搜集和翻译的外文资料,是一部未完成的书稿,但其意义和重要性却是不容小视的。朱光潜先生在《编选凡例》中说:本书的“用意一方面是替《西方美学史》的论点提出根据,一方面是让读者接触到一些手资料,以便进行独立研究和思考”。作者花在本卷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西方美学史》的编写工作,可见其注重原典,追求史有实据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当时曾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部分译文,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1962年编印的《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代表人物已有译著出版的,就不再选译,如柏拉图、莱辛和维柯,只在目录中标注。
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 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美学类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集刊,1997年起连续出版,现在每年出两期。在第20卷第2期中,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撰写了题为《让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开源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序言。本期按照集刊通常的构成,分为第六届靠前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专稿、第五届靠前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专稿、审美资本主义研究、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专栏、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书评与学术动态等几个栏目。此外,还收录了靠前外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娃、亚历山大·彼得罗夫、奥利维耶·阿苏利,赵宋光、张福贵、徐岱、胡亚敏等为刊物20周年所写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