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文·戈德曼编著的《认知科学的哲学应用》一书属于认知科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主要是用认知科学的方法与思路讨论哲学中的传统问题,是一本了解哲学基本问题与认知科学方法的入门读物。该书是西方英语世界较早涉及这一领域的著作,已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该书对于读者理解哲学与认知科学中的问题及其交叉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领域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出那句著名的箴言“自然爱隐藏”到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以“存在”和“解蔽”的方式对这句话进行解释,《伊西斯的面纱》对自然的秘密这一概念的讨论涵盖了近2500年的历史,从揭开面纱这一隐喻的角度追溯了人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李约瑟问题”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本
人生有很多的希冀、渴求在诱惑着我们为之奔波丰裕的财富、凌人的权势、舒适的生活“无不让人向往。但是,人性贪婪,当拥有了二百万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的想要拥有四百万、八百万当上了科长之后,我们会想要处长、局长的位置”当住上舒适的电梯公寓之后,我们又会想要二层小洋房,海景别墅。 其实,人想拥有的念头不为错,但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拥有尽可能多的东西殊不知追求太多就成了贪婪,在贪婪地追求中,失望与烦恼也会随之而来。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这种“不知足”的状态下度过,是不可能幸福的 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懂得知足。俗话说得好:“吃饭七分饱,潇潇洒洒活到老。”我们如果在面对财富时,能不过度贪求,学会“七分饱”,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轻松快乐;如果在面对权欲时,能不过
《技术哲学》是费雷德里克·费雷于1988年出版的一部技术哲学著作,书中全面探讨了与技术相关的哲学问题。包括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卡尔·米切姆认为本书可以当作技术哲学的简明,保罗·杜尔宾在总结美国技术哲学发展时,认为本书在怀特海之后“设计了一种‘有机的’技术哲学”。费雷德里克·费雷著的《技术哲学》系统阐述了技术哲学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全书从重新界定技术开始反思技术,进而分别阐述了技术与实践智慧、技术与理论智慧、技术与现代存在、伦理学与技术评估、技术与宗教、技术与形而上学等问题。本书被米切姆评价为具有“技术哲学的简明”的意义。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具有丰富的哲学经典丛书编撰经验,俞吾金、吴晓明等主编的《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和杨耕等主编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培养了一批学术涵养深厚和编撰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
本书研究了信息有机体的伦理学基础,在《数字方法》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对互联网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的新的方法,这一研究方法旨在推动网络研究目前的对互联网文化的研究。它探究的是下面这些广泛的问题:我们研究社交媒体时如何才能获得对社会的新理解,而非如何使用社交媒体?作者把研究聚焦社交媒体如何引发了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变迁。作者还把这一研究方法用于考察诸如对9·11的调查结果的分析、辨析和气候变化有关的网站的怀疑论者,以及对网络的审查等问题。
心身问题自笛卡尔以其特有的方式提出以来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论证著称于世,开创了近代哲学的新纪元,但其二元论仍受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讨伐。物理主义曾以“心脑同一论”的形式风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很快被功能主义所取代。正当物理主义面临理论困境之时,塞尔和查默斯等人异军突起,各自打着“自然主义”的旗号,后者甚至公然举起“二元论”的旗帜,预示着二元论的复兴已经势在必然。在深入剖析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心灵、语言与实在:对笛卡尔心身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有序二元论”,以区别于笛卡尔的“平行二元论”。“有序二元论”有两根理论支柱,一是“随性”概念,一是基于康德目的论的“功能系统本体论”。由此引申出来的主要观点是:功能系统有两个方面,即功能意义
《开放人文: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是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性质的著作。面对科学的叙事与理解的二难问题,本书的新意在于采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穿插进行的方式,清晰地解读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一直到牛顿科学体系建立的思想进程,论证了科学革命其实是自然哲学的转变:第一篇破除了科学史对于“事实”的误解;第二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与哥白尼之争在于自然哲学的根本不同;第三篇批判了科学方法之谜;第四篇详细解读了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在维护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同路径;第五篇对库恩的科学革命观进行了合理重建;第六篇分析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第七篇表达了作者试图整合内史论和外史论的新探索。
《开放人文: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是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性质的著作。面对科学的叙事与理解的二难问题,本书的新意在于采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穿插进行的方式,清晰地解读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一直到牛顿科学体系建立的思想进程,论证了科学革命其实是自然哲学的转变:第一篇破除了科学史对于“事实”的误解;第二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与哥白尼之争在于自然哲学的根本不同;第三篇批判了科学方法之谜;第四篇详细解读了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在维护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同路径;第五篇对库恩的科学革命观进行了合理重建;第六篇分析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第七篇表达了作者试图整合内史论和外史论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