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教育哲学》从大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与教育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从哲学的高度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将历史与比较贯串其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是什么、教育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大学校长应该怎么做等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大学与教育哲学》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的参考价值。
《存在的勇气》是美国当代有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代表作。 秉持将神学启示与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思想,面对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焦虑与恐惧,作者在本书中以“勇气”为切入点,区分了三种焦虑,即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并提出了克服种种焦虑的保证信仰和存在的勇气。这种将神学和哲学分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观点使得本书成为少有的持续畅销的学术著作,被美国优选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世纪之书”。 本书译者钱雪松在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精准翻译的同时,还撰写了一万余字译者序,对本书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关键术语的翻译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明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当下的空虚与无意义。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 师道的真谛是爱学生 以为国育才为灵魂 以正面鼓励为主体 以智慧点拨为精髓 本书是文集,作者是南开大学的车铭洲教授和他的部分学生,编者李连江是车铭洲教授的学生。 车铭洲教授是我国的外国哲学专家,也是我国富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退休前任南开大学教务长。本书有他的两篇文章。《郑昕教授指导毕业论文的“要妙”》讲述了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康德哲学专家郑昕教授的教育哲学;《走一条路 做一件事》回顾了他在南开大学治学执教五十年的经历,总结了他自强不息的治学经验,阐发了他以为国育才为灵魂、以正面鼓励为主体、以智慧点拨为精髓的教育思想。 本书的其他作者是车铭洲教授的学生,在不同的事业领域各有所成。车铭洲教授的学生工作岗位不同,但都极大得益于他的热诚鼓励、睿智指导与具体建议,他们的文章从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 蒂利希的代表作。 秉持将神学启示与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思想,面对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焦虑与恐惧,作者在本书中以 勇气 为切入点,区分了三种焦虑,即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并提出了克服种种焦虑的*信仰和存在的勇气。这种将神学和哲学分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观点使得本书成为少有的持续畅销的学术著作,被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 世纪之书 。 本书译者在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精准翻译的同时,还撰写了一万余字译者序,对本书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关键术语的翻译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明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当下的空虚与无意义。
阿普尔是美国当代批判教育研究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他的著作被陆续译介到中国,受到教育界人士愈来愈多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徐冰鸥所著的《意识形态解蔽与教育批判--阿普尔教育哲学思想研究》基于对阿普尔思想文本的研读,在梳理阿普尔个人及学术历程的基础上,从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及其遮蔽入手,论证了阿普尔教育批判的逻辑起点、具体路径,论述了阿普尔参与教育现实生活的实践指向,阐明了其意识形态解蔽与教育批判的最终目的。全书对阿普尔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解读,力图为读者打开了解和理解阿普尔教育哲学思想的窗口。本书适于教育研究者及教育理论专业的研究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