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圣记》为韦力先生“觅系列”新力作,乃为纪念孔子逝世两千五百周年而作。本书运用实地寻访与文献钩沉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孔子和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行迹,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寻访中所见的历史遗迹,同时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历史文献中与孔子相关的记载进行爬梳整理,全面、细致、独到地展现了孔子的生平,堪称当代的《孔子圣迹图》。本书分《孔迹》(寻访孔子及其先人遗迹)和《孔门》(寻访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两编,另撰有左丘明、孟子、荀子、孟子的弟子万章等有关之文作为附录。
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精)》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推荐阅读书。
《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收录五篇论文,为此命题提供思想史的初步论证。《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着力探讨中国历史上两个立完时刻儒家之理念筹划和政治实践,即汉初儒家进入政体、驯化秦制,与近百年来儒家构建现代国家。《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是“儒生文丛”系列之一,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的作者是姚中秋。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精神领袖蒋庆先生的成名作,二十年来,此书已成为当代经典,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蒋先生认为,儒学有两大传统即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政治儒学以春秋公羊学为代表。全书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春秋公羊学的性质和基本思想等。
研究中国哲学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客观的、历史的、文本的取向,一种是主观的、现代的、创造的取向。本书无疑属于前者。书中异于前人之解,乃为疏通文本的需要,而非借题发挥的产物。本书作者坚持以经释经、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诠释原则,在广泛研读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前人的诠释分歧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东方儒光 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界定为“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立足于孔庙建筑既是城市构成的重要类型,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涉及建筑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马一浮,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是闻名中外的书法大家。本书为其书论的纂辑与订补。
《子曰全集》为当代学者郭沂先生编撰的一部有关孔子言行记录的文献总集,相关内容采自春秋至明代的约二百三十种典籍。全书根据文献性质和可靠程度分为十二卷,即论语精义、孝经古今、孔子家语、孔丛家学、儒书存录、三传纪实、孔门承训、马迁立传、史海钩沉、传注杂引、诸子载言、两汉谶纬。其中,一至五卷为《论语》类文献,即专门记录孔子言行的文献。历史上记载孔子言行的专书有三部,一是《论语》,二是《孝经》,三是《孔子家语》,列为前三卷。《孔丛子》记录了孔子以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等孔氏先祖的言行,属于孔氏家学,列为第四卷。至于保存在其他典籍中的《论语》类文献,列为第五卷。第六卷收录《春秋》三传中的有关记载,第七卷收录儒家子书中的有关记载,第八卷收录《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研究中国哲学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客观的、历史的、文本的取向,一种是主观的、现代的、创造的取向。本书无疑属于前者。书中异于前人之解,乃为疏通文本的需要,而非借题发挥的产物。本书作者坚持以经释经、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诠释原则,在广泛研读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前人的诠释分歧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上海古籍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当代学术大家的学术思想选集,种是已付梓的《学术思想文选》。余、庞二公是老朋友,既然余先生已有书名在前,那么庞先生的这一本,索性就称《庞朴学术思想文选》。这个书名庞先生自己也很满意,并欣然题签。 十年前,四卷本《庞朴文集》出版,庞先生在“自序”中夫子自道:“四卷之中,似乎隐约寓有某个腾跳上下出没无常的精灵,或可聊供解闷;那个精灵,就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跟随着那个一分为三的精灵腾跳的脚步,去追寻当代学术思想领域具有承先启后里程碑式的人物一庞朴先生的心路历程,展现其学术思想的菁华,是冯建国编纂《庞扑学术思想文选(精)(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