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
全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奥古斯丁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 *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卷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卷四、卷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卷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卷十三,则诠释《旧约 创世记》*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古斯丁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
《幸福之路》一部经典心理自助实用手册,直接反思生活中*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 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根据1965年伯林所做的 浪漫主义 梅隆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义的定义始,历陈其滥觞、生长和壮大,抉发其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伯林借前任所未发的观念史视角,展现出浪漫主义革命作为认知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无比力量。伯林的演讲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倾泻,是豪宕的思想音乐,是天神眷顾的天才时刻。
当善与恶的界限日益模糊, 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当生命之轻已变得不能承受, 我们该从哪里求得生存的意义? 是重造崇拜偶像?还是干脆沦于虚无,一路娱乐至死? 在人类刚刚步入现代世界时,德国哲人尼采就严肃地思考上述问题--而一切答案,都汇聚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哲学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漫游与教诲,尼采发出了先知般的宣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应该直面虚无,从自身创造生命的意义,继而进化为能撑起生命重担的超人!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 1885年之间。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全书分为四部,每一部又由相对独立的散文诗组成。在书中,尼采结波斯哲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扬了他的超人哲学。全书以记事的方式描写一个哲学家的浪漫及教导,与其说是一部哲学书,不如说是一部探讨哲学的小说。
《逻辑哲学论》是英国路德维希 维 根斯坦 作的逻辑学 。 《逻辑哲学论》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 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 分,并在每 种情形下都表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解决是怎样由于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出来的。 《逻辑哲学论》中作者阐述了 个计划,试图用它来识别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地说出 逻辑上 的语言的条件 来定义哲学的界限。它的目标是完善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系统。
这本10万字的小书,是罗素的哲学导论性读本。罗素称它为"廉价本的惊险小说",这是因为其内容非常明确且引入了崭新的观点。书中对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意义等问题,主要是哲学的领域,也就是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认为这个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灵世界的共相,它也是一种实体,是普遍意义上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同时对笛卡尔、休谟、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相关分析。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使他震惊不已。他以写实的笔触,在书中详尽透彻地展现了美国历史上那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特殊时期。作品一问世便引起当时各州权贵阶层的恐慌,许多州禁止小说发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愤怒的葡萄》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它仍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本书阐述了作为 大众 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的崛起,以及一个由 大众 占据支配地位的时代的来临。当前文明带来了越来越舒适安逸的环境,这是一个 随波逐流 任其自然 的时代,大众人在其中过着一种缺乏重量、失去根基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人能够抵制得了来自思想、政治、艺术或社会习惯方面的那些浅薄而短暂的风潮,却宣称自己有权利自行其事,企图取代精英。故而奥尔特加将这种现象称为 大众的反叛 。 奥尔特加着重剖析了这一时代病症,并从欧洲的 大众人 推延至国际范围内的 大众民族 。虽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反映的是他对于当时欧洲公共生活境况的担忧,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将发现它无疑具有更深远、更普遍的意义。 大众的反叛 已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球化时代下的人类文明所面临的考验。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经典著作。本书借苏格拉底与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阿德曼托斯等人的对话,描述了一个理想国家的蓝图,还讨论了诸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正义、财产、教育、品德等。本书围绕如何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这一问题,讨论丝丝入扣而亲切有趣,细细品味,余香四溢。本书作为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震古烁今,是理解西方政治文化的之书。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的生活自助书籍。 当代生活中,处处可见烦闷之人的身影。明明我们的生活相对安定,物质也不虞匮乏,为何焦虑、空虚与不安却总是盘桓其中?罗素以浅白而深刻的文字,把我们不开心的原因分析得有条有理,如竞争、烦闷、忌妒、疲劳等等常见的问题,并结合生活经验和一些实证,帮助我们找到从前不曾注意的导致生活不幸福的原因,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一剂良方,将会引导我们走向通往幸福的那条不平坦的道路,要抵达终点,还需我们勇敢挣脱桎梏,为自己搏得幸福。 作者对于本书的评价: 罗素(作者): 这部书不是献给博学之士的,也不是给那般把实际问题作为谈助的人的。在以下的篇章内,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 因为相信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隐士查拉图斯特拉自觉人生已不惑,于是如 超人 般出世说教;第二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对歪曲自己说教的各类 现代人 进行批评,并产生了 永远回归 的思想萌芽;第三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对旧有道德和现代社会进行批判,其 永远回归 的思想趋于成熟;第四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受到预言者、学究等人的诱惑,却坚持追求自己的事业。 尼采在书中否定了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有价值体系,肯定了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呼唤超越人类的新生命的出现,宣扬 超人学说 永远回归 等,既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值得当代人阅读和研究。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全书共分十卷。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式。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西方乌托邦思想源头。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美学家)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 波普(英国哲学家)
笛卡尔代表作,也是他用法语而非拉丁语面向大众的创作。 全书分六部分:一、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二、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三、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四、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五、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六、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也正是基于这些方法,笛卡尔 慢慢将自我提升到才智与生命所能允许的层面 ,发明了解析几何、直角坐标系等现代科学赖以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版另附有笛卡尔早年书信选。
本书是郭沫若在1934年至1945年十余年间研究先秦社会及学术思想的论文集,由重庆文治出版社于1945年3月初版,群益出版社分别于1946年、1947年出版2版,此后又多次重印。 本书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天道观的研究,《周易》的制作年代,周代的诗歌、音乐和农业生产及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又收录了关于钟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 金文 研究的权威专家,这三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轻视。 本书是郭沫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对先秦社会及其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重要结晶。对于中国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研究有着积极的开拓作用,其中不少论断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 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的*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和酝酿,又是这位思想大师理论发展的直接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 万花筒 。这部著作简练如洗,议论精深,别具风格,作者的随想随记和作者的精神风貌及其一生的特征都融为一体,体现其中。
《纯粹理性批判》通过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辩证论等方面的论述,系统阐述了康德的基本哲学观点,并得出了对形而上学的 理念 进行纯思辨的探讨是徒劳无功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思辨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知识必须让位于信仰等观点。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流传最为广泛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 三大批判 。
宇宙从哪里来?它是物质随机碰撞的结果,或是造物主精心设计的产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晚年柏拉图撰写《蒂迈欧篇》这部对话录,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宇宙创世图景。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从古老的亚特兰蒂斯传说开始,上溯至万物尚未分化的鸿蒙时刻。柏拉图所构想出的造物主,给混沌的世界施加了理性秩序。他用精确而神秘的数学结构,创造出了从物质到人类的天地万物。通过沉思这个井然有序的宇宙,人类灵魂将获得秩序,从而过上理性且有德性的生活。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书中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而书中内容,对我们现今生活仍有绝大的意义。 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 学术图书周 中,被评为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谁更重要? 维护个人利益是人类的本性 ! 卢梭认为,最初的人类,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每个人都是自已的主人,自给自足,只对自己的利益负责。 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独立的个人难以在自然中生存,因此人们需要签订社会契约,把自身权利让渡给集体,同时获得属于集体的权利,成为公民。集体代表的是公共利益,集体考虑的是公共福祉。 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类,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作为公民的人类,则要追求公共利益。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答案尽在本书 翻开本书,带你读懂《社会契约论》,读懂现代政治的起源!
重构的经典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 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在事例中如何评判仁。 人人都能读懂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