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写于18世纪美国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 圣洁的情感 或 恩典的情感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敦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至于「默而识之」,其心「三月不违仁」,则颜氏之子,殆庶几乎!然不幸短命死矣,深期所以痛悼之也。故曰:「天丧予!天丧予!一又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嗟嗟!「墓门有梅,有萃止」矣,而九苞之凤、五色之曾毕世而莫之遘者,何其中道折翼、复创于车子组商哉?此吾于山茨禅师不能无感伤焉!师出报恩老叔之门,报恩高卧磬山三十载,学者非人物精奇,不容厕筹室。师以警敏之器、英发之资茂龄亲炙以迄于壮,故师于报恩也,固已升堂入室,三拜得髓矣。而报恩之于师,则殆于佑之有寂,演之有勤,呆之有光焉。会恩有东明之命,雅推师出世。然师心期方远大,不欲蹈袭时常。住未有几,即拂衣去,深逊衡岳。
很多人认为,学佛就要拜佛,信佛就要出家,这是完全错误的。佛教的本质是净化人心,使人获得离苦得乐的智慧。人生的本质是苦,生活中充满了苦,世人大多被苦所累,所谓的“幸福快乐”也都潜伏着苦难,而苦的根源是种种烦恼,是那颗充满烦恼的心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所有佛经中常被念诵的经典,《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之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两部经典的影响源远流长,蕴含着超脱世俗困苦,宽大心量的通达智慧。佛学大师多识仁波切,以数十年修持证悟两部经典的终极奥秘,字字珠玑,简单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