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天天读 哲学经典:爱与生的苦恼》是叔本华论文集中具有分量的作品,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当代欧美的哲学思想。在叔本华对爱情、意志、性格、遗传、生死、厌世等观念的阐述中,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到生命问题核心的内容以及对宇宙现象根本的解答。虽然叔本华的观点有些悲观,但我们不能因为悲观,就选择逃避。我们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地解决它们。 《经典天天读 哲学经典:爱与生的苦恼》让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了解到人的思想、爱的意义及生命的奥秘,和读者对自身问题进行审视,从而改正。
P.F.斯特劳森著的《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其变种》一书的主要内容是斯特劳森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伍德布里奇讲稿。1985年由Methuen出版公司出版,包括4章内容:1.怀疑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论,2.道德与知觉,3.心灵与物质,4.意义问题。2008年由Routledge公司再版,在旧版的基础上收录了大学的夸西姆·卡萨姆(QuassimCassam)为该书所撰的序言和斯特劳森于1995年发表的思想自传。这次翻译所依据的即是2008年版本。正如此书的标题所标明的,围绕外部世界的存在、对他人心灵的知识、归纳法的证明、道德事实是否存在、对外部对象的知觉、身心关系问题、语言意义问题等哲学议题,斯特劳森集中阐释了形形色色的怀疑主义立场,并提出了一种自然主义观点来化解这些怀疑主义。
《宽恕》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西蒙·威森塔尔在纳粹集中营里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名纳粹士兵跟随着纳粹军队成批地烧杀扫射犹太人,在其重病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感到不安,希望能够找到一名犹太人来宽恕自己的罪行,以便自己能够安心离世。他找到了威森塔尔。然而威森塔尔在这位濒临死亡的纳粹士兵面前感到惶惑: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宽恕这位纳粹士兵,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代表受到伤害的犹太人去宽恕。二战以后,威森塔尔将自己的这个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向几十位神学家、政治领袖、道德领袖、知识分子和作家追问:假如你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你该怎么办?这些思想家中包括了思想家马尔库塞,南非大主教图图等。这些不同的回答构成了《宽恕》后半部分的内容。
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马注是与王岱舆、刘智 以及晚出近百年的马德新并称的明清四大汉文伊斯兰 译著家之一,主要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特殊的生活 时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等,使马注一生思想起伏较 大,经历了一个从儒者到伊斯兰教学者的转变历程, 其总体思想也呈现出明显的伊儒双重文化认同特征。 马注终其一生致力于汉文伊斯兰译著活动,力图通过 “公公理于天下”来实现“经世”理想,彰显了其超 越狭隘民族主义和卫教主义的高尚人格精神。《马注 思想研究》对马注伊斯兰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考察。 《马注思想研究》以晚明清初中国近世社会转型 的大文化为背景。本书由许淑杰著。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本书是论述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所领导的平等派密谋及其理论学说的基本著作。作者菲?邦纳罗蒂是平等派运动的主要参加者和巴贝夫主义的忠诚的捍卫者。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实际上是邦纳罗蒂的回忆录,作者在这卷里以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为背景,力求忠实地追述了平等派密谋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下卷开关部分是作者对这次密谋案件的审判过程所作的详尽的记述,接着是作者长年累月苦心收集到的有关这次基本上是一部文献集。
《荣格谈人生信仰》内容简介:—个人重要的是他谈论什么,而不是他赞同或不赞同什么。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小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
本书选取弗洛伊德思想的精华,包括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性与文明三个方面,将其主要思想一一摘出,包括梦的象征与来源,梦的解析方法,关于本能,力比多,以及人的焦虑、压抑等情绪,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人生。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部分,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周易》是中国很早很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目前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此书产生的历史,充满美妙的神话传说,向来令人神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目前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周易》蕴涵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在中华文化目前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普遍推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本书由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小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自我实现者对随意应和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人必须具有自己的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去做,而小应顾及传统的力量或舆论的压力。他们这种反对盲目遵从的倾向,显然小是对文化传统或舆论的有意轻视,而是他们自立、自强的人格的反映。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尼采曾说,“我的理论是为一百年后我的读者准备的”。在如今这个喧嚣迷乱的时代,尼采犀利、深刻、力透纸背的“疯言疯语”,与我们内心所需如此契合。在帮助我们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面对命运变数时如何从容应对。本书包括了尼采的大部分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姿态,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不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