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当代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努力?br/ 丁俊*的《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
《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论述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安萨里基于他对 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论敬畏真主、论爱、论忏悔、论克制私欲、论信托、论孝顺父母、论天课与吝啬、论死亡、论现世、论知足、论感恩、论骄傲、论禁止虐待孤儿、论施舍、论礼拜等。安萨里在阐述“敬主与爱人、向善与避恶、孝亲与近邻、济贫与扶危、知足与感恩”等伦理思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由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并透过伦理层面阐述了穆斯林的 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该书展现的伊斯兰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旨在提出一种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而不是仅仅提供一种对于它的阐述。它考查后现代主义某些关键的理论信条,对它们具有多少合法性和有用性进行评价。
本书旨在揭示儒家经典翻译的性质及在翻译基础上儒学国际传播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历史上国外译者从西方哲学立场和观点出发对儒家经典进行阐释的几种倾向。本书认为,西方译者一直按西方思维模式翻译儒家经典,其译本也一向被当作儒学研究和儒学阅读的文本依据。二、儒学在西方的本土化传播模式。事实表明,西方学者通过翻译和研究在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体系内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建构了本土化儒学话语体系,并以此为平台在西方进行儒学传播。三、关于儒家思想在西方的接受状况的调查。本书所做的调查告诉我们:在西方,被当作哲学的儒学目前仍处于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边缘地位,尚未成为西方思想主流,更未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在民间尚未成为伦理准则,亦未发挥移风易俗的力量。故此,儒学国际传播,任重
《辩证的乌托邦理想: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的文本解读》依据大卫·哈维的文本著作,从逻辑和结构上对他的“辩证的乌托邦理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解读和剖析,阐释了其中所包含的空间政治学之要义。简言之,哈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依据地理一空间视域,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共产党宣言出发,在“全球化”和“身体”这两个空间规模上,批判分析了当今时代状况并提出了联合斗争策略;并且,在对传统的乌托邦理想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中,哈维整合提炼出了“辩证的乌托邦理想”。最终,哈维具体论证了“建设一种在社会上公正的、在生态上敏感的替代性社会”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