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语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部分地区,北川县羌族已经专用汉语,丹巴县羌族转用嘉戎语和汉语,黑水县有5万多藏族使用羌语。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方言差异很大,本书根据1956-1960年间调查的羌语材料为基础,介绍了羌语南北两大方言20点的音位系统和每个点1600多词,为羌语方言比较和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提供丰厚的材料。本书为读者了解羌语、认识羌语、发展羌语提供一些参考,是研究羌语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对羌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羌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羌族创造了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雅都土语曲谷话为标准音点的羌族拼音文字。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于羌语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人智慧:言之有理 丛书由福建省委讲师团组织编写。全书共10册,收录了福建九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1,000多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正向意义的方言谚语条目。各册分信念、立场、民本、劝学、为善、辩证、方略、生态、笃行、廉洁十个篇目。丛书对每条方言条目进行篇目分类,组织作者编写注释、句意和相应的运用,邀请各地方言专家为书中每条方言俗语录制慢速和正常语速两种音频,供读者扫码学习使用。丛书以创新的方式,用方言俗语中的微言大义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意义,对于广大读者习得 闽人智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是国家语委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 辽宁 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程瑛先生穷经皓首,长期倾情研究关中方言,编写词典不遗余力,历时20余年,终于完成此一鸿篇巨制。该词典200万字,收录18300多方言字、词目,基本覆盖了已经行世的所有关于关中方言方面的知识性、工具性图书。每字、词目均有方言读音、汉字注音、注释、口语例句等,每个字、词后都附注其出处、引证、旁证或考释。此书在手,在陕西地面上语言交流畅行无阻!
《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共收录了近5000条客家话词语,词目按拉丁拼音字母次序排列,以原梅县城区话为标准音,用《梅县话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分别注音,释义用普通话,所举用例为梅县话口语,并有普通话译文,互相对照。检索则有音序索引和笔画检字表两种。为提升书本价值、方便读者使用,本书还为5000条词语、例句配上标准的客家方言发音。本书对于客家话词汇史的研究、有学习客家话需求的客家人后裔和非客家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是天津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筑天津城市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发展,有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记录与传承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搜集和整理这些地方方言显得非常必要。本书作者,是天津民俗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全书收录约6000多条天津方言里比较常用的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词汇量丰富,是目前市面上收入词条多的天津方言图书。对每一词条,先给出它们的读音,然后详细解释整个词条的意义,用该词条组了几个例句,精炼实用,便于读者理解与应用。条目按天津话语音次序排列,语音索引与条目笔画索引,查检方便,是一本的方言工具书
《零起点?马上开口说粤语》包含两大内容!正文部分是实用会话。该部分共有15个话题,2000多句实用会话,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寒暄、居家生活、生活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欢度节日、恋爱婚姻、交际往来、情感表达、电话交流、旅游度假、乘机事宜、宾馆住宿、时尚话题和职场工作。附录部分收录粤语核心词汇,按人体部位、性格特征等场景分类排列,旨在扩充读者的词汇量。同时,该部分还教授如何打粤语汉字,让大家能将粤语运用于日常网络交流中,以提高本书的实用性。
《客家方言》对客家方言主要是梅州客家方言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客家方言的分布、形成及文化底蕴;客家方言的语音;客家方言的词汇;客家方言的语法;客家方言的文化内涵;客家方言的保护。通过对客家方言的生动展示,便于读者了解客家文化。
本书作者威妥玛19世纪中期曾担任过英国驻华公使,编写的《语言自迩集》是为西洋人学习北京官话的课本,看这不只是一部北京话口语的汉语课本,体现了编写者对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准确把握,是一部髙水平的汉语教材,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第二版)》是用威妥玛式拼音记录北京话的大部头资料集,堪称19世纪北京话的精彩实录,也是西方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同北京话研究相结合的描写语言学巨著。书中对北京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做的记录与分析,可信,丰富多彩,学术价值甚髙。
本书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调查点的材料,通过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对汉语方言的声调分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同时,利用地理语言学绘制方言特征地图的方法,展现了各种声调分化类型的地理分布,并对各种声调分化现象的分布特征、扩散方式、演变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除了章“绪论”以及“结语”以外,本书主体部分有五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由声母的清浊、全次浊、气流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由韵母的韵尾、元音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