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语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部分地区,北川县羌族已经专用汉语,丹巴县羌族转用嘉戎语和汉语,黑水县有5万多藏族使用羌语。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方言差异很大,本书根据1956-1960年间调查的羌语材料为基础,介绍了羌语南北两大方言20点的音位系统和每个点1600多词,为羌语方言比较和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提供丰厚的材料。本书为读者了解羌语、认识羌语、发展羌语提供一些参考,是研究羌语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对羌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羌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羌族创造了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雅都土语曲谷话为标准音点的羌族拼音文字。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于羌语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人智慧:言之有理 丛书由福建省委讲师团组织编写。全书共10册,收录了福建九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1,000多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正向意义的方言谚语条目。各册分信念、立场、民本、劝学、为善、辩证、方略、生态、笃行、廉洁十个篇目。丛书对每条方言条目进行篇目分类,组织作者编写注释、句意和相应的运用,邀请各地方言专家为书中每条方言俗语录制慢速和正常语速两种音频,供读者扫码学习使用。丛书以创新的方式,用方言俗语中的微言大义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意义,对于广大读者习得 闽人智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语言除了分化,还以其他语言为底层扩展。汉藏语系诸语族语言享有同根词,还有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阿尔泰语的对应词。汉藏语的一些基本词甚至和非洲的语言对应。从非洲到东亚,有南、北两条主要的语词传播链:一是从非洲到中东、南亚、华南和东亚,二是从非洲、欧洲、北亚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非洲和东亚可能都是早期语言的发源地。从东亚和非洲带流音的对应的词干看,可能在晚期智人的早期开始,因语言的接触和人群的迁徙,史前的语词有所交流并保存。看来在今天诸语系产生之前,数万年中亚欧和非洲大陆上还有多次语系存亡和交替的历史。 为便于研究者查阅,书后的附录《亚欧语言中汉藏语的词根》中列有汉藏语系数百个基本词词根(或词干)词源关系的区分,以及它们和其他语系语词对应的解释。
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精)》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汉语方言学百科性条目,设置条目共约3000条,内容涵盖汉语方言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显示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方法,汉语方言的区属、分布、特色.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汉语方言的学术活动,汉语方言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等等。下卷为汉语方言本体的介绍,遴选54个汉语方言点,概述其语言面貌,再以列表对照方式比较各方言点的字音和词汇。这些代表点可以大致反映汉语方言的整体面貌,与上卷内容相互辉映,是大词典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词典上卷所列条目,视内容需要分别以大、中、小条篇幅出条。大条一般字数在万字以上,中条一般为一两千字至三五千字不等,小条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以下。
本书是国家语委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 辽宁 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由游汝杰、王洪钟、陈轶亚编著的《吴语研究(第七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是第七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的论文集,所有收论文的代表了当代吴语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了各地吴音描写、吴语语法词汇及语义研究、吴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等。
本书是 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辽宁”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当代吴语研究(第二版)》是在作者对吴语三十多个代表地点作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悉心写成,发表了吴语各地的音系、连读调、两千多个字音、近千条词语以及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它反映了六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语音的变迁,是赵元任教授1928年《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出版60年后跟踪研究吴语的又一次重大的语言实践。本书对各地语言的描写准确精细,各章都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研究。他不但可以给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而且对于研究吴语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地方文学的人士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国外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共收入东南亚及南亚壮侗语族语言中近6000个常用词,可与《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配套使用。壮侗语族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的
《零起点?马上开口说粤语》包含两大内容!正文部分是实用会话。该部分共有15个话题,2000多句实用会话,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寒暄、居家生活、生活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欢度节日、恋爱婚姻、交际往来、情感表达、电话交流、旅游度假、乘机事宜、宾馆住宿、时尚话题和职场工作。附录部分收录粤语核心词汇,按人体部位、性格特征等场景分类排列,旨在扩充读者的词汇量。同时,该部分还教授如何打粤语汉字,让大家能将粤语运用于日常网络交流中,以提高本书的实用性。
福州格致中学的“小学”教师锺德明发动格致中学(福建 早的教会学校)、文山书院等学校的师生在《戚林八音》的原有基础上,共同编写《加订美全八音》。 着作主要是全面整理、重新编排韵书,所附的研究论文对《加订美全八音》的作者、版本和编排体例加以分析,归纳声韵调系统,同时将它和部分福州方言文献比较,并和上古音系、中古音系以及现代福州(古田)方言比较,从中探讨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希望对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工作做出添砖加瓦的贡献。
五代僧人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以收集佛典疑难俗字为主的佛教音义类书,也是研究汉文佛典文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研究》,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考释了1500余个疑难俗字。下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俗别字谱,收集了近2万个汉文佛典中的俗别体。是书为全面研究汉文佛典俗字、校理汉文佛经、开展汉语俗文字断代研究、编撰汉语俗文字字典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