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主要面向改革开放以来前来上海生活工作的新上海人,对于来上海已久还说不好上海话的人,或者出生在上海但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话的人,尽量使大家用*方便*快的方法学好上海话,从而有助于学好标准的上海话,帮你尽快更好地融入上海大都市。 全书以课文的形式,选取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场景以情景对话为主题,内容实用、简单、易学;同时每课均配有替换练习便于举一反三;配有补充词语和语法要点,有助于深度掌握与拓展。另配有音频朗读,方便自学;附有上海话练习题,便于学习检测。
1.内容全面,符合学习规律。 设置发音、语法、单词、实用句子、情境会话等篇章,即使自学,也能掌握完整的粤语学习体系。 2.赠送视频,助您精确掌握发音。 聘请地道粤语母语者录制发音视频,您可以边看、边听、边练习,快速掌握准确的发音口型和方法。 3.列举基础单词,一次性扩充单词量。 给出常见的25个主题,共计900多个单词,让您的单词量一举增至交流水平。 4.列举常用短句,日常交流没问题。 列举粤语母语者频繁使用的交流短句,贴近日常生活,为您打好会话基础。 5.设置实景对话,任何场合都会说。 提供14个情境,42组对话,让您在基本的交际场合中可以流利使用粤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从零开始学广东话这本就够》精心设计的内容,采用图文式自然记忆法,必定能让你的学习轻易而举、如鱼得水。 本书 特色1:针对从零开始的学习者,强调图文式视觉学习。 特色2:角色扮演生动有趣,学习广东话超简单。 特色3: 跟着香港老师录制的MP3学习,掌握发音,反复练习,你就能轻轻松松学会地道广东话。
本书包括20个单元,从问路篇、交际篇,再到打工篇、买楼篇等,每一篇都有一个或几个代表句子或对话,然后针对一些语法和词汇进行讲解。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些栏目,如俗语应用、粤语挑战题、粤语答疑等。适合初级粤语学习者。
《青岛方言》收录方言词条2600余条,并逐一注音、释义、举例,呈现了青岛方言的整体面貌与显著特点。作者没有将语言学的框架凌驾于鲜活的方言语境之上,也没有脱离生活的土壤而单纯分析其语言形式,而是将方言研究和乡情民俗、地域文脉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于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例句、文献资料与古典文学作品释例,这本书读起来犹如在古今之间穿越,在市井与乡野间飞梭。
本书共收录老北京方言口语词条一万多条,50余万字。有一些是读者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比较生僻的。同时本书也收录了不少儿化音的口语。
本书是对河北献县方言单点的调查研究。河北献县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内部差异较大,从百余年前西方传教士开始,调查记录者一直很多,如汉学家戴遂良、方言学家陈淑静等。本书运用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河北献县方言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共时描写。也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将献县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归纳了献县方言声韵调演变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详实的分类词表和语料记音。
这是沪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细说上海话的一部文集,共分五册,作者以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和深切感悟,对上海话和上海话文化进行具体详尽的分析,用通俗有趣的文笔娓娓道来,让你能感性体验上海方言与海派文化。 本书是完全用上海话书写的一本散文杂谈集,有 心里向永远年轻个复兴公园 、 平民乐园城隍庙 、 上海旧书店 、 煞根 、 夹忙头里髈牵筋 、 十三点 、 老克拉 等篇,读来亲切自然,系作者视为珍宝的上海经验、岁月印痕和独特的生活情趣的探幽掇英,展现了上海文化与上海方言的魅力。
随着网络通信日益频繁,在线交流无所不在,电子传播全面崛起,网络交际已经成为大众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网络语言随之发展出一系列独特的语言特征,从一种社会方言变成了一种功能语体。口语体、书面语体和网络语体三分天下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本书对此进行系统的学理研究,分为六章,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讨论一些学理问题,既给语言学同行们一些启发,也能使普通读者读来不觉厌倦,并为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编撰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本书从区域语言学的角度描写、分析苏皖两省境内的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的五种语法现象,比较不同方言点的异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从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在语法上具有类型差异这一工作假设入手,选取若干项具有典型的类型对立或差异的特征进行调查、比较,证实该区域的上述特征多不属北京话型。
《中国方言学报(第3期)》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论文集。所讨论的内容涉及方言学理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以及方言比较研究。有《广州木鱼书音韵研究》《福州话名量词的范畴化认识》《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合音研究》《汉语方言处置标记的来源》《论汉语的“正偏”结构》《从言说动词到意外范畴标记》《鄂东方言的程度量范畴》等。
本书是继甑尚灵先生50 年前调查研究成都话后,再次对成都话的全面调查研究。本书运用汉语方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方法,将成都话的声韵调系统与中古音系、《中原音韵》音系及普通话音系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成都话的音系特点。本书对于人们了解成都话提供了相关的语音词汇资料。
本书为著名津味儿作家林希谈论天津俗语的文章集,书中对天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八十余个天津俗语进行了阐释,不同于专门辞书,作者在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场景,既讲清了这些俗语的来源,又对这些俗语的意义与用法进行了生动说明,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 名片 ,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走出去 。
本书旨在探索表层的声学表征和底层抽象的语言学表征在听觉词汇加工历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变调词的表层表征和底层表征不一致的现象为心理语言学和音系学理论带来很多解释上的困难,此书通过心理语言学及神经语言学手段,以普通话和闽南语的双音节变调词为实验材料,来研究当母语者听到底层和表层不一致的变调词时的词汇加工方式。总的看来,对于能产性高的变调规则来说,其变调词之底层声调在听觉词汇加工过程中扮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能产力低的变调规则来说,其变调词之表层声调在听觉词汇加工中扮演较重要的角色。此书为变调词的储存方式和听觉加工模式提供了心理和神经层面的证据,证明普通话和闽南方言的变调规则之本质会影响母语者大脑加工和辨识变调词的方式。
杭州方言属吴语太湖片 方言,一般指仅通行于西湖 周边范围不大的特定地区内 的 杭州话 。历 杭州话 受多种外来方言的影响,特 别是宋朝都城南迁到临安后 ,临安城里的居民多数是北 方移民,遗民所带来的北方 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 的作用,促使它逐渐变成一 种带有官话色彩的吴语。元 明之际,杭州不但又一次和 周边方言融合在一起,而且 因为不少民族官员主政东南 地域,他们的一些民族语汇 也进入杭州地区;从清朝初 期起,杭州话相较于其他吴 语方言有了 多的文读特色 本书全面收入现今杭州 通用的实用词汇,保留原汁 原味的 杭州方言词语 ,力 争成为杭州话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