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是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集(分省)”系列之一。书中所列方言材料是调查团队历时多年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内容涵盖河北境内晋语、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35个方言点的部分语言和文化特点。丛书共4种(5册),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本卷(词汇卷)分为上、下两册,主要以表格形式展示河北省35个调查点的1200个普通话词目对应的河北方言词汇情况。书中具体标注了每个词目对应的河北方言词语的读音和必要的说明文字,以便在不同方言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比较。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稿件研究内容为学术笔记中有语言文字研究相关材料,主要对学术笔记中有关音韵研究、文字研究和词汇研究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音韵研究主要包括学术笔记中有关历史音读考释、辨正研究以及音韵学相关内容(如声韵调问题、双声叠韵问题以及注音方式问题等)的研究。文字研究内容则体现在学术笔记中与字形、字义相关研究以及造字和用字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古文字研究、古今字研究、讹俗字研究以及避讳用字研究。词汇研究主要对学术笔记中有关语词词义的考释和辨正研究,词汇史研究,方俗语研究,构词理据研究以及称谓语研究。稿件的出版价值主要体现在:1.可以为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以及汉语史研究领域同行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的学术参考;2.可以为古代汉语、文字学、训诂学等学科教学研究提供相关教学资源;3.可以为大型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为海外成人汉语者编写的一套零起点综合汉语教材,是《实用汉语课本》系列的第二代产品。两代产品在国际汉语教学界的影响已有30余年。本次修订后的第3版,主要围绕几个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及他们与中国朋友和教师的友情与交往,展开一系列贴近生活、有趣的故事。教材坚持以学习者“更容易学”、教师“更方便用”为宗旨,贯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力图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培养学习者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书为第3版第二册课本(俄文注释),包括10课,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知识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与活动训练。
本书以形音义三者互求的方法、运用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重新考察《说文解字》的注音释义,取得了新的进展:1.解释了《说文》中声符与读若、与后代读音的矛盾。2.解释了某些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问题。3.为文献中没有用例的《说文》的释义找到例证。4.对《说文》的疑难释义进行解释。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口头文化卷。
朝鲜时代(1392-1910)编写的《老乞大》、《朴通事》等汉语教材早已为学界熟知,而朝鲜日据时期(1910-1945)出版的汉语教本则鲜有人关注。该时期的教材即是对《老乞大》、《朴通事》的传承,又受到日本明治时期北京话教学很大影响,是研究北京话和对外汉语教学史的重要资料。文世荣著的《官话标准(附影印本短期速修中国语自通)(精)》,旧活字本,本书拟对原书进行重新录入整理,并加以校释。书后附上影印全本。本书是朝鲜日据时期的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课文内容以日常会话为主,有饮食、旅游、看病、天气、出租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列常用的词、短语、句子或简短的对话,可以视为一本汉语的日常会话学习手册,突出交际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研究东南亚语言政策有助于增进对东南亚国家的理解,对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切实合作。本书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进行脉络梳理和国别比较,探究其发展演变、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南亚各国对中文和中文教育的认知及投入、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政策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及国际中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前景。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东南亚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的样貌和走向,从而服务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政策沟通,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走深走实,助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本书可作为;国学文化艺术中心=;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供高等教育机构教学、研究使用,亦可为对此领域感兴趣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