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常用副词“都”字,主要讨论“都”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性质。“都”字展现的种种复杂现象,引起了海内外汉语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当代汉语语法研究中 热门的选题之一。本书对“都”字当前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述,梳理“都”字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出作者自己对“都”字性质的崭新观点,认为“都”字是一个“分配性谓词标记词”,说明了这个观点的解释力和优势所在。本书体例完整,逻辑严谨,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与英语中的反身代词不同,汉语的反身代词在理论上可以离先行词无限远,因此成为检验、修正和批判乔姆斯基理论中“约束条件”(Binding Condition)的热点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理论语言学界围绕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展开了持续的争论。生成语法学派沿袭乔氏经典约束理论框架,提出一系列的修正方案和规则,以解释管辖语域之外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的问题,如“曲折短语附加法”、“题元等级”和“中心词移位”等,而语用学派则认为“自己”类的长距离反身代词主要是语义—语用的问题。 本书旨在概述相关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并简要评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汉语和一些西非语言中长距离反身代词对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挑战;二、黄正德等生成学派语言学家对乔氏理论的修正;三、徐烈炯等 学者对生成学派的批判和修正;四、黄衍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常用副词“都”字,主要讨论“都”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性质。“都”字展现的种种复杂现象,引起了海内外汉语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当代汉语语法研究中 热门的选题之一。本书对“都”字当前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述,梳理“都”字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出作者自己对“都”字性质的崭新观点,认为“都”字是一个“分配性谓词标记词”,说明了这个观点的解释力和优势所在。本书体例完整,逻辑严谨,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王冕死了父亲”这样的结构式,是汉语语法一个传统难题。因为它挑战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一般规律。刘探宙著的《说王冕死了父亲句》首先介绍在现代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来龙去脉,介绍相关的各种术语,如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Burzio定律”等。其次探讨如下几个问题:1)“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死了王冕的父亲”通过“王冕”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2)“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王冕经历了父亲的死”通过“死”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3)“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有没有移位派生关系,能不能把两句的“父亲”都定为主语格?4)以“病”和“笑”为代表的“非作格动词”和以“死”和“来”为代表的
与英语中的反身代词不同,汉语的反身代词在理论上可以离先行词无限远,因此成为检验、修正和批判乔姆斯基理论中“约束条件”(Binding Condition)的热点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理论语言学界围绕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展开了持续的争论。生成语法学派沿袭乔氏经典约束理论框架,提出一系列的修正方案和规则,以解释管辖语域之外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的问题,如“曲折短语附加法”、“题元等级”和“中心词移位”等,而语用学派则认为“自己”类的长距离反身代词主要是语义—语用的问题。 本书旨在概述相关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并简要评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汉语和一些西非语言中长距离反身代词对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挑战;二、黄正德等生成学派语言学家对乔氏理论的修正;三、徐烈炯等 学者对生成学派的批判和修正;四、黄衍
本书收录了两百余个成语故事,无论耳熟能详还是闻所未闻的成语兼而有之。不仅深入浅出,简洁易懂,而且能够扩宽读者的知识面。中华历史文化博大深厚,成语之量灿若星辰,本书中不能逐一体现,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一斑窥豹,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辉煌。本书为方便读者更深刻理解成语的用法与意义,分别释义了 本义 与 引申义 ,并将每条成语的 出处 罗列出来,以便读者查阅探究。由于本书编撰时间有限,仓促成书,且编撰团队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讹误之处,在此,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再版更正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