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wei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wei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是季老谈在清华5年求学的事儿。这是他青年读书的黄金时代,也是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季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向读者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他同时考中了北大和清华,但为何选清华而舍北大?他本来文科成绩优秀,但入学后为何又要转学理科系?他身在外文系,为何有时对某些必修的课程不感兴趣,甚至逃课,却要到外系去蹭课?等等。总之,从季老叙述的往事中,读者依稀可以读出季老由少无大志的毛头小子一跃而成为著名学者的初的成长岁月。?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人》,是季老回忆追述那些在清华曾交往过、且有着甚笃交情的一些名人。从季老在清华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与名师的率真交往,直到解放初几位红极一时的文坛大家的点滴小事,季羡林在文中的描述都十分生动。如文中季老提到的锋芒
......
【内容简介】: 法国文豪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文学价值盖世,但因鸿篇巨制,令读者望而生畏。而阿兰?德波顿的这本书,以其精巧诙谐的文笔,成功勾勒了普鲁斯特真实生动的精神肖像,并从生活哲学的角度,将这部圣典的精义娓娓道出。这不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文学导读,揭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正妙处, 是一本风趣而又充满洞见的生活指南,告诉我们如何在普鲁斯特的指引下,区分人生的轻重缓急,在自由与妥协之间寻到平衡,体验真谛,活得潇洒不羁。
本书接续《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的研究,除继续关注诗美概念,如“老”“厚”“涩”等外,更注意诗学目前的一些重要观念,如“神韵”“格调”“性灵”“肌理”等,将这些概念还原到最初语境中,根据倡导者本人和后人
本稿为邓云乡《宣南秉烛谭》的图文精选本,重新排版。书稿加工过程中,以读者立场对书稿做精细编选并配图,根据图片情况双色或全彩印制,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本稿内容是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与读者秉烛夜谈,细数宣南地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
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广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你我相关联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们得以窥见壁画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开众多
这是现代学者、书法家顾随(1897-1960)在1942至1960年间写给弟子周汝昌(1918-2012)的书信集,共126通(另附致他人信两通)。顾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人,曾执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对黄河的治理和对黄河文明的弘扬,也是党中央一贯放在重要位置的工作。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宣传阐释关于黄河治理的中央精
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字森玉,以字行。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中国有名文物鉴定家、金石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文献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全国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原是梁启超1923年夏至1924年春夏间,在南开大学、清华学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之讲义。作者从“时代思潮”、“复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论述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