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鲁迅研究学人系列: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系国内鲁迅研究学者中1970年代生人里面20位学术成绩佼佼者的代表性论文首次集结。《70后鲁迅研究学人系列: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内容涵盖鲁迅作品研究、鲁迅思想精神研究,鲁迅与左联关系研究,鲁迅与同时代人关系研究,延安鲁迅研究等学术课题,集中体现了70后鲁迅研究学人的学术风貌和思想深度。
《龙川略志》本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晚年贬谪循州龙川(今广东龙川县)而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记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人物、风物等许多掌故和轶闻。该书不仅介绍了北宋时诸如王安石变法、回河之争、元祐更化等重大事件以及当时的财政、外交、司法、民生等内幕情况,而且还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苏辙、了解苏辙的为官思想提供了手资料。《龙川略志译注》是《龙川略志》的译注本,译注者用了近三年的时间,采用分篇作注、翻译与分卷评点的方式来解释和推荐《龙川略志》,既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也为有关苏辙研究抛砖引玉,因此使得《龙川略志译注》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自《美国文学简史》(1986)出版以来,我国学者相继有不少关于美国文学的史作问世。属通史类的有常耀信先生的《美国文学史》(上),杨仁敬先生的《20世纪美国文学史》;以某种体裁作史的,有毛信德先生的《美国小说史纲》和张子清先生的《20世纪美国诗歌发展史》。这些著作都为评介美国文学及其发展作出了学术贡献。黄铁池先生这部《当代美国小说研究》是专门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小说创作的,是填补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空白的一部专著。
共精选宋词220首,每一首词的体例编排分为作者简介、原词、注释、赏析、辑评、今译6个部分,文字清丽、精炼,今译部分以现代诗形式演绎作品,是本书亮点。本书将宋词置于社会文化的审视视域,力求阐释和欣赏宋词所蕴含的人生意蕴和审美情趣。本书适合用作大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的教材,也可供普通读者欣赏学习。
本书围绕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收集选取了30余个故事,将其分为“蓄势准备,赢得机遇”“形成拳头,团队作战”“倾心倾力,打造精品”“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斗智斗勇,决战决胜”五个部分。所有故事的主题旨在从人文视角记录、揭示“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和应用群体的精品意识、创造思维及敢于担当的负责精神和科学严谨的作风。因为“军字一号” 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群体很大,精彩的创作事件很多,这里收集的仅是其中的点滴。
《民大中文研究书系:冯梦龙文学研究》将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对冯梦龙文学活动作全面考察,尤其是对前人不够重视的章回小说、文言小说、传奇、民歌、笑话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索。第二,采用史实考证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先弄清文学作品与冯梦龙的关系,是创作一、增补、改订,还是评点、搜集、选编?再阐释著作的价值与冯梦龙的贡献。将研究结论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的基础之上。通过上述研究,对冯梦龙的文学活动及其成就作出重新评价。
《隋代文学研究》立足于山东、关陇、江左地域,对隋代文学进行全面的研究。重点论述统一帝国所塑造的新文学环境、隋代文学的政治生态、文炀两朝文学的时空格局及得失,并详尽地回溯了隋代文学渊源中的山东、关陇两脉。书中分析了各地域代表作家和群体的文学创作;以经典批评文献为案例,探讨三地文学观念的异同;通过统计揭示隋代诗歌的律化程度和地域间的不平衡。
《杨慎词品校注》以珥江书屋本为底本,主要参校周逊序刻本、天都阁本及清李调元校刻函海本,汇录异文,择善而从,同时参校本集与选集加以考证与订正,在参阅其他文献时,尽可能使用《词品》刊刻以前所出版的词选、笔记、词话、诗话等;借鉴今人王幼安校勘本、唐圭章《词话丛编》本以及刘真伦、王大厚等各种词品校笺本的成果,理清《词品》各种版本的关系,尽可能使杨慎编撰的《词品》回归本真,使杨慎的词学理论得以彰显。
林纾是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本研究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对林译小说做一个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的研究。研究从费氏所构建的三个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描述林纾翻译的独特文体形态,解析林纾与合作者翻译过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译入语社会文化对译者的种种制约,展示林译对译入语社会的贡献,以此来获得对林译话语各层面的认识。林译所以能受到晚清读者的青睐,从而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产生巨大影响,从话语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翻译文体的周密考虑,口译笔述合译方式的灵活运用,拟译文本的用心选择,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规范的自觉遵循。这些因素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林译的顺利流
孟昭毅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靠前2卷亚非诸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涵盖的范围包括除日本、印度之外的亚非重要国家和地区。本卷考察了中国对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文学进行研究的历程,在整体梳理中国的亚非文学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归纳了各阶段的研究特点,并对一系列重要国家或地区、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具体探讨,评价了中国学界在相关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本卷由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领衔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