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书可了解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总结了儿童的 生活风格 ,即人在出生后第四五年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生活风格 ,并在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并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应对环境的基础。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生活风格决定了儿童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他们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很重视咨访关系对心理咨询的作用,在本书中读者可接触到大量访谈实录。他通过大量案例来分析儿童在家庭中排位顺序的重要性和由于不同排位顺序使儿童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特点。此外,书中还提出社会环境对孩子的生活风格形成的影响,作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本书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研究儿童心理的代表性作品。阿德勒认为, 生活风格 是个体在一言一行中的体现,是极具独特性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征与价值的集结。阿德勒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格的不可分割性;每个人都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不同部分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个体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考,有哪些经验要参与到他的人格塑造中去。与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将被移除、抵制和压抑。每个个体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一模一样的。生活风格是由创造性的自我发展、建立而成的。阿德勒认为,这种风格在人类早年四五岁时就形成了。他还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一种生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个个体的主观目标不尽相同。研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迅猛期,情绪波动剧烈,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心理抚养,极易诱发抑郁。本书首度以亲历者口述形式,记录了17个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挣扎与蜕变:“鸡娃”母亲,将学霸女儿逼成抑郁症;父母天天吵架,本书医学顾问,原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于宏华,提出了具体的家庭治疗方案:心理养育。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以中国汶川地震为背景,阐述了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状况和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内容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等三个方面:理论研究总结了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发生机制、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以及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模型和实践方法。实证研究分析了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研究结果,以及震后心理卫生服务利用和社会支持状况。对策研究论述了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作为心理危机高危人群的特点,并且就如何完善其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策略和个
在《生命的12堂情绪课》中,心理咨询师王浩威凝视人类共通的情绪,让10个陌生人,从恐惧开始,慢慢挖掘心中的寂寞、嫉妒、背叛、愤怒、沮丧、疏离、罪疚、绝望,在倾诉与发泄中释放情绪,到达信任、快乐的终点。背叛是生命的必然仪式吗?人真的能像座孤岛一样疏离吗?快乐为何让人有罪恶感?这是生命中不可错过的12堂情绪课,也是王浩威从专业角度给父母与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提供的智慧与爱。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目前家庭、学校教育状况,详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全书共11章,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概述,智力、智商、情商和逆商,个性品质培养,家教方式与方法,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青少年性教育和素质教育,高考和就业心理调适,以及怎样为人父母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阐述入情入理,对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帮助他(她)们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对广大家长和学校老师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大英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门基础学科之一。在西方国家,逻辑学是小学生学习阶段就要求掌握的内容。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系统逻辑训练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因为掌握逻辑学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逻辑学应用性很强,同时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生活中的逻辑学应用无处不在。比如,谈判、做生意、写文章等等。 因此,从小打基础学习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和妈妈一起学逻辑 儿童行为性格沟通情绪社交教育心理学手册 正面管教 家教育儿》让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既培养亲子关系,又能一起学习逻辑学知识。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 儿童行为性格沟通情绪社交教育心理学手册 正面管教 家教育儿》作者在儿童心理学理论和实操领域
好的电影、电视或是动漫作品向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展示出来一种堪称“生命形式”的空间。通过这些作品,青少年有可能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与精神价值,重新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青少年在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白日梦”,并且起到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影”可以“疗心”。作为教育辅导、案例分析的形象模板,影视作品被引入到大中小学课堂中,相信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这是值得每一个从事青少年教育、矫治和法制宣传工作的人员认真阅读的一本书。
《让孩子远离伤害:父母如何培养自信、快乐、坚毅的孩子》一书指导父母如何将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心理创伤的影响降低。通过本书中的练习和儿歌,你将学习到如何在孩子遭遇到创伤事件时进行“情绪急救”,并持续支持他们走出创伤的阴影,恢复自信和快乐。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价值。 意外事故和跌倒的情绪急救 创作治愈故事的实用指南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为手术或其他医疗手段做准备 父母可做简单的几件事缓解孩子的疼痛 针对校园欺凌和枪击案,有什么适时的提醒? 面对恋父或恋母的孩子,该怎么办? 什么是性侵害? 面对父母分居、离婚和死亡,孩子如何从悲伤中走出来?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悲伤?
《青春期的烦“脑”》是一本从脑科学角度解读青春期特点,帮助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问题的书。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以为,儿童一旦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大脑发育过程基本上就完成了,青少年的头脑和成人没有太大差别。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神经学研究显示,青春期依然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国际著名神经学家詹森博士不但学术成果卓著,而且亲手带大了两个毛头小子。在本书中,她用平实的语言、可靠的数据和丰富的事例介绍了有关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各种知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审视青少年的独特视角,让家长和青少年自己深入了解青春期种种烦恼背后的原因,并学会应对各种状况的有效方法。涵盖的主题包括:学习和多任务并行处理、压力和记忆、睡眠、成瘾、决策等。 本书所涉内容的科学依据十分扎实,但读起来毫无晦涩之感。家长、教育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