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作者韩国钧被河南巡抚派往日本考察农、工、商、矿等实业,历时三个月,韩国钧*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伍成泉校注的《韩国钧实业界之九十日(精)/走向世界丛书》就是这次考察的成果。三个月中,作者走访日本各地,参观矿山、学校、农场等地,详细地记录了其在各地的所见所闻,并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讲述其所考察的内容,既简明直观,又*具说服力。
陈道华、姚鹏图*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李长林校注的《陈道华日京竹枝词姚鹏图扶桑百八吟(精)/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陈道华的《日京竹枝词》、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日京竹枝词》是整百首的大型联章体组诗,全诗主要是对 东京风物 的描写,并于每首诗后附有注释,对诗中所涉及的有关东京民俗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扶桑百八吟》由诗歌本文与注释两部分构成,收录了作者在日期间创作的诗歌一百零八首,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
%26nbsp;%26nbsp;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家我们从哪里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是一本科普百科书。本系列依托于国家博物馆稚趣儿童课程,详细地讲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不同主题,以历史为纲领,以文物为实证,带领中国孩子认识自己的祖先、过去,明了中国人在世界版图上的地位,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以民族的自信面向未来的世界。 《家我们从哪里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为系列第2册,讲述中国人的家族起源、姓氏、宗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知识。
本书分两册,*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从先秦至两汉经学,直至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论述《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以及《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其文词与音韵。
《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 的散文著作。《春秋左传(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是“百部国学传世经典”之一,节选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重要年份的经、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几部分。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本书收选了元曲中的300首作品,充分吸收元曲的精华,参考学术界对元曲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导读、注释与翻译,比较准确、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全书整体导读精彩、注释详细,翻译流畅,解读精当,是一部学习和了解元曲的优秀普及读物。本书系“古典名著全本全书全译”系列之一。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加工、提炼并发展起来的。屈原吸收原本楚辞的营养,创作出《离骚》等一系列著作,后人又随之效仿,名篇接连而出,楚辞逐渐变成了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对其有所增益,并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慢慢形成了今人所看到的《楚辞》文本的通行篇目。全书都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是承袭了屈赋的形式。于是,“楚辞”便从一个泛指楚地文辞的名词称呼,变成了模拟屈骚精神作品的专称。因为《楚辞》中的灵魂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汉代时,楚辞在文体上属于赋,所以又常常被称为“屈赋”。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学术成果,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
光绪五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威胁我东部海疆。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于1879年12月4日从镇江出发,历经长崎、神户、大阪、横滨、东京等地,于1880年1月5日回到镇江,在日本游探近一月。归国后,王之春向朝廷上万言书,陈夷务,自请带锐师归复中山。但当时清廷正疲于应付北方的强邻俄国,无暇东顾,他的请战未被采纳。王之春根据此行的见闻写成《谈瀛录》,于日本的文化、风土人情、山川形势、田赋杂税、帝王世纪、维新政记、天文地理、历法、户口、氏族、宗教及官制、兵制、礼制、乐制等均有所记述。彭玉麟称赞这本书“言简而意赅,俾日国情形一翻阅而了如指掌”,“诚防日以防俄之秘诀,亦服日以服俄之韬钤也”。
陈道华、姚鹏图*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李长林校注的《陈道华日京竹枝词姚鹏图扶桑百八吟(精)/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陈道华的《日京竹枝词》、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日京竹枝词》是整百首的大型联章体组诗,全诗主要是对 东京风物 的描写,并于每首诗后附有注释,对诗中所涉及的有关东京民俗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扶桑百八吟》由诗歌本文与注释两部分构成,收录了作者在日期间创作的诗歌一百零八首,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
......
刘学询、黄璟、罗振玉*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周功君校注的《刘学询考察商务日记黄璟考察农务日记罗振玉扶桑两月记罗振玉扶桑再游记(精)/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刘学询《考查商务日记》、黄璟《考察农务日记》、罗振玉《扶桑两月记》、罗振玉《扶桑再游记》。《考查商务日记》记录了作者在考察日本众多企业的过程中,与多名政界要人会晤,探讨清末的宪政改革及两国商务合作的情形以及日本企业的各种状态。《考察农务日记》记录作者在日本考察农务的行程及见闻。《扶桑两月记》详细记述了作者走访日本多地,考察教育、财政等制度的情况,对清末 癸卯学制 的制定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扶桑再游记》是作者再一次东渡日本写的游历和见闻。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兴起了一股考察日本教育的风潮,一大片有志于改良中国教育的人士纷纷前往日本,对这个东瀛小岛的教育,从幼稚园到大学学校进行全方位研究考察。吕珮芬*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伍成泉校注的《吕珮芬东瀛参观学校记(精)/走向世界丛书》就是记录了作者考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学校管理、教学方面的经验,体现了作者对日本学制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