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遗事》十卷,南宋遗民刘一清撰。该书虽以钱塘为名,实纪南宋一代之事,尤详于宋理宗、度宗和宋恭帝数朝之事。其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南宋败亡之历史教训;二、南宋之典章制度;三、大臣进退与政坛秘闻;四、宋蒙征战与南宋之亡;五、临安风土人情与士大夫诗词之作。《钱塘遗事》是一部很有史料价值的笔记作品,元人编纂《宋季三朝政要》于宋末史实抄此书者颇夥,《南村辍耕录》、《说郛》、《西湖游览志》等亦多加选录。四库馆臣亦云:该书“于宋末军国大政以及贤奸进退条分缕析,多有正史所不及者。盖革代之际,目击偾败,较传闻者为悉。”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温公家范》以儒家经典论证治国之本在于齐家的道理,广泛选取历代人物史事作为“轨范”、“仪型”,具体阐述各项道德准则和治家的方法,既采用儒家经典的所述道德准则与相关事迹,又辅以司马光本人的论述,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思想都对现代人经营家庭有借鉴作用。
《彝文古籍经典选译1(汉彝对照)》选译的文献有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布阿洪的《彝诗例话》,《论彝族诗歌》《诗音与诗魂》作者不详。这些文献主要论述历史、诗歌、故事等各种文体的写法,文学作品与读者、作者的关系,诗歌的基本特征等问题。其中,举奢哲从文艺创作的实际出发,探讨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文学体裁的分类等文艺理论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布独布举论述了文学作品和读者、作者的关系,指出诗人所写的诗歌是供读者欣赏的;诗歌的“好与坏”,与诗人的水平密切相关;而读者只有勤奋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才能把握诗性,品出诗意。他还指出,诗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靠前册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第二册为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册为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第五、六册为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第七、八卷为卷四,也是很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靠前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
《实录研究书系:明实录研究》卷帙浩瀚,长达1600万字,令古今学者望而生畏,且古今学人多认为它是歌功颂德之作,曲笔诬饰比比皆是,不可尽信,影响了它的史料价值,因而研究成果不多。谢贵安编著的《明实录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明实录》的学术专著。作者前后花费20余年,形成这部40余万字、较有学术分量的专著。《明实录研究》在史料上《实录研究书系:明实录研究》竭泽而渔,在结构上也有自己的布局和特点,且蕴含大量的个案研究及新颖观点。如对《明实录》的很多记载,逐一进行考订和辨析,从而弄清该书的信实部分和不实之处,准确判断其史料价值和主要缺陷。可以说,这是一部研究《明实录》的集大成著作。
《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亦名《孙膑神课》,是一种稀见古籍,传为鬼谷子之徒、战国军事家孙膑创作;所谓“心髓指要”,是对《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艰涩内容的注释或翻译。据载,《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明代万历年间国家即有藏本,现仅见有民初上海广益书局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两个印本;由于《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历史久远语义深奥,且内容大多隐而不彰,故至今未见有注释本刊行。古人在《六壬神课金口诀》中所阐述的理论,贯穿着术学的哲学思想和数理逻辑法则,隶属于应用易学范畴。校注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承继往圣绝学,浸润要义,今结合自己家学之传承和历代的
《彝文古籍经典选译1(汉彝对照)》选译的文献有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布阿洪的《彝诗例话》,《论彝族诗歌》《诗音与诗魂》作者不详。这些文献主要论述历史、诗歌、故事等各种文体的写法,文学作品与读者、作者的关系,诗歌的基本特征等问题。其中,举奢哲从文艺创作的实际出发,探讨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文学体裁的分类等文艺理论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布独布举论述了文学作品和读者、作者的关系,指出诗人所写的诗歌是供读者欣赏的;诗歌的“好与坏”,与诗人的水平密切相关;而读者只有勤奋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才能把握诗性,品出诗意。他还指出,诗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5:赖仙心印》宣纸线装,一函一册,适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