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论是一部专讲易经哲学的书。易经哲学也叫易哲学。“易”的本意是讲自然界以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的道理,从发展讲到进化,就说明了这是一种积极有为的哲学,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积极有为的哲学,因而也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正确的哲学。现在要为这一哲学命名,就是理性实用主义哲学。“理性”就是实事求是的道理。“实用”就是应变的道理。
《中西学术文丛: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采用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考古学、文字学等成果,比传统的注疏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作者集释《尚书》文句,博采广涉,不泥于一家一派,亦不拘于陈见,更有自己的裁断。有些论点,至今还被经常引用。通过经作者梳理后的字句注释,读者可以大致通读号称“佶屈聱牙”的《尚书》。
本书系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的一种,由书法史专家何碧琪先生潜心创作。何先生曾于2001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文物馆从事“宋拓《淳化阁帖》综合研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作者结合文化史、书法史、文学、帖学,以深入而全面的方式展现了《淳化阁帖》的背景、内容、版本等诸多方面内容,向读者介绍《淳化阁帖》“法帖之祖”的地位,及《淳化阁帖》对书法史的重大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一般读者了解《淳化阁帖》及中国书法史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大帮助,可谓沟通专业知识和一般读者的桥梁。
《孝经集传》,四卷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体系庞大,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读者概括了解陈寿的《三国志》,需要做合理而讲究的取舍;此次对《三国志》的编
本书主要对《诗经》十五国风160首诗作中的名物展开注析,包括:鸟兽虫鱼类65种,草木类100种,天文类28种,山川水泽类73种,服饰布帛类64种,建筑类40种,日常器物(包括饮食器、炊具、日常容器等)28种,金玉类15种,乐器类8种,兵器类29种,舟车类34种,共484种。撰者参稽群书,以名物立条,分别注析每一名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在本诗中的意义乃至其文化内涵。读者通过名物的视角,可以对诗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主要典籍,是了解和研究战国末期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吕氏春秋》的注释以清朝毕沅的《吕氏春秋新校正》为底本,参考近代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和王晓明的《吕氏春秋通诠》。
本书主要对《诗经》十五国风160首诗作中的名物展开注析,包括:鸟兽虫鱼类65种,草木类100种,天文类28种,山川水泽类73种,服饰布帛类64种,建筑类40种,日常器物(包括饮食器、炊具、日常容器等)28种,金玉类15种,乐器类8种,兵器类29种,舟车类34种,共484种。撰者参稽群书,以名物立条,分别注析每一名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在本诗中的意义乃至其文化内涵。读者通过名物的视角,可以对诗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