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音大全集》为现存最早的琴论专集。原刊于明永乐十一年。据近人研究,此书为宋代田芝翁所辑,原名《太古遗音》,计有三卷。南宋喜靖间杨祖云更名《琴苑须知》。明正统年间初袁均哲又据此本为此书作注释,编成《太音大全集》。全书共五卷,内容包括:制琴工艺、演奏技法、记谱体系及音乐美学理论等。此书屡经增订翻刻,有多种版本传世。其中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宋琴书、琴谱,如唐代赵耶利、陈居士、陈拙及宋代田芝翁、杨祖云等人的指法材料。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由日本学者水泽利忠著成,共一百三十卷,是对《史记会注考证》最全面的补充校订和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史记会注考证》是继三家注后对《史记》的大规模整理与研究,对文本注释和史事考辨有集大成之功,成果斐然。但其在资料蒐集、文字训诂、底本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便针对其不足而撰。 水泽利忠是日本著名汉学家,他以《史记会注考证》为底本,对《史记》正文及三家注进行了缜密的比勘和校订。该书补充大量《史记会注考证》没有采用的校雠资料,将中、日所藏《史记》古抄本及各种有代表性的刻本几乎全部囊括。书末附录了水泽利忠《文献学研究》,这也是此部专著的首次翻译。其对日本所藏《史记》古写本和刻本有详细的解说,对宋代以来的各种《史记》版本多有论述,澄清其系统和源
《帝京景物略》,二函十六册。据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本影印,为北京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文献资料,也为今人提供一部具有版本价值的典籍。 “燕不可无书,而难为书”,这是《帝京景物略》崇祯年刊行时方逢年之叙开篇语,也道出了北京史书撰写之难。随着蒙古统治者建立元大都,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统治中心,北京的全国都城地位得到确认。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明朝建立。“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基,改北平为北京,并开始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式迁都北京。至此,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作为全国的都城,北京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历朝各代文人学士笔端颇为钟情的内容。然而,一国之都,又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层面的民
《帝京景物略(1-16)(套装共16册)》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类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