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最多地保留了严遵《老子指归校笺》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精窍。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阐发隐微。清圣祖仁皇帝。尊为天书。命以五龙铜板制印。王公鉅卿。有功德者。始得获赐一部。其为当时重视可知。民国初元。刊版一次。流传至今。存书不多。同人等诚恐年久湮灭。爰为发起重刊。使修道之人。得渡迷津。而登道岸。海内同志。定必乐观厥成也。
《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最多地保留了严遵《老子指归校笺》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史学经典《资治通鉴智慧》函套精装全六册,线装书局出版。全书1702页,选择《资治通鉴》中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章节,对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考订,文白对照,每篇分为原文、译文两部分,配以古色古香的黑白插画,印制优良,装帧典雅,便于阅读和收藏。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13篇,本书除了对原著进行详细的讲解外,还进行具体分析,列举了其在古今中外实际应用中的相关事例,每一篇后面还加入“名家阐微”部分,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再现了《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的应用。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至西汉末年,书中篇简有零乱缺失情况,刘向遂加以整理,定为三十三篇。这成为后来各个不同版本《战国策》的原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其文学成就以散文为*,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书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曾任谏大夫、宗正、中垒校尉等职。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早的图书分类目录。治《春秋谷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今大多亡佚。《战国策》是现存较完整的一部策书,书中内容对今人很有借鉴价值。 对《战国策》的注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