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 元白诗 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 元白诗 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 元白诗 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中 长生殿 进行史实考证,对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 青衫 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称颂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 。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称颂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 秘府 保存。现有《孟
《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 宋 胡寅(《酒边词序》)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 王灼(《碧鸡漫志》) 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清 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人谓东坡长短句不工媚词,少谐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缚而然。 清 李调元(《雨村词话》) 《东坡志林》,又名《志林》,是苏轼所作的一部笔记体杂着。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涉及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书共二百零二则,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前四卷)为
《十八家诗钞》这部书,曾国藩*先的构想产生在咸丰年间。据曾国藩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记 余在京抄成十八家诗 这句话,可知此书成书当在咸丰二年六月前。 曾氏所选的这十八家,都是他本人极为喜爱的诗人。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多次对他们的诗作表示赞誉,对他们的人品表示敬仰。他说: 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则非唐之李杜韩白、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不足以尽天下之奇观。 又说: 五言诗,若能学到陶潜、谢眺一种冲淡之味和谐之音,亦天下之至乐人间之奇福也。 他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 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在曾氏心中的地位,看到他对自己所敬重的诗人之珍爱。 《十八家诗钞》是一部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
吴小如所编的《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延请140多位专家学者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介绍各家之说,对汉魏六朝诗歌的精粹进行了深入浅出、卓有成效的阐释和解读。 本书所选作品,依据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并参酌梁萧统《文选》、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等。正文中作家作品的排列,一般参照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次序。为方便读者阅读,南北朝乐府民歌集中编排在*后。每位作家作品前,均有其生平事迹介绍。
王韬(1828-1897),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十八岁县考,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后来漫游法英等国,又曾赴日考察,经历丰富,晚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他思想进步,主张实业强国,变法维新,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尤其功不可没。王韬擅长古诗文辞创作有《蘅华馆诗录》等传世。《王韬诗集》即主要据此整理而成。王韬诗宗中晚唐温李元白,尤得李商隐之神。在同光体外自树清灵婉约一派,诗才纵横,足可传诵。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千余首诗歌,是保存该时期诗歌面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它的编纂者等问题仍众说纷纭,同时也没有一个真正优秀的版本面世。章培恒先生关注《玉台新咏》已有多年,谈蓓芳、吴冠文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校点工作。此次出版的《玉台新咏汇校(上下)》,以明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刊本为底本,校以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明崇祯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清翁心存影抄冯知十抄本等四《玉台》本,以及《汉书》、《后汉书》、《文选》、《乐府诗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史书、总集和类书。可以说,为读者呈上了一个既全面精善,又便于阅读的《玉台新咏》版本。
陈才智编*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 诗局刻本《全唐诗 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 稿本 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 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 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 韩偓集》。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寓意幽深,遣词用字专走偏锋,不避危仄,自清以降,不解、误解之处俯拾皆是。历代选本收录鲍诗,以赏析、评论为主,鲜有词句义疏可采。清末钱振伦始全面注解鲍诗,民国黄节《鲍参军诗注》据之补注,当代有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丁福林等《鲍照集校注》,亦未臻完善。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补阙正讹,辨明是非,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著者之学识、学养自不待言,俱在其中。
《玉台新咏》十卷,南朝陈徐陵编,系《诗经》、《楚辞》之后zui古的一部诗歌总集。此书虽所收多为宫体诗(艳歌),但保存了大量梁及其前诗歌资料,可予校订其他古籍,颇有参考价值;所收作品在声律、对偶、用典方面已相当成熟,对其后世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很有影响。此书宋前刻本较多,注本只清吴兆宜一家,引证颇博,笺注详赡,且将每卷明人滥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 宋刻不收 ,尤为可取。本次整理出版,即以清乾隆三十九年程琰删补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为底本,校以宋刻(或复宋刻)诸本及各相关文献, 异文出校,讹误出注,附录各本序跋二十八篇,以便读者研究参考。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容斋随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其书写作"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李瀚序)。此书内容繁富,撰述自由,议论精当,所考所记多能放映作者之学术所长,精诣独到之处皆自出心得。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的《续编》本为底本,校以清同治洪氏刊本。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
《蒋攸铦文学家族诗集》收录清代汉军蒋氏家族诗歌作品,包括:蒋攸铦的《绳枻斋诗钞》、《黔轺纪行集》,蒋国祚的《梅中诗存》,蒋韶年的《吏隐诗钞》,蒋攸钦的《约园诗存》,以及蒋国祥诗一首和蒋攸铦集外诗十一首。
本册包括《诗经学纂要》《诗言志辨》两册。《诗经学纂要》全书为二十二部分,考其大端,正名、原始、采删三科,论现存诗经之成书诸问题;诗序、六义、四始、正变、诗谱、诗乐、诗教七科则谈论和诗经文本及流传及相关之专题,也是传统诗学所一再谈论的主题;征引、三家、毛郑三科论汉以前学者及郑玄等对诗经之运用与研究,此开后世诗学之先,可谓诗经学之源头;训诂、声韵、词章、史地、博物、制作六科,论述诗经内容之研究,可谓诗经学之运用;汉学、宋学、清学三科讨论三代学者研究诗经之风格,可谓诗经学的流变。《诗言志辨》由序论和四篇讨论诗经文学艺术的论文构成,本书试图从现代观念下的文学批评角度讨论《诗经》,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作品。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共二十七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约请专业作者注释翻译。
本书是一套系统综合的我国古代诗词曲音乐总集,是从宋代以来的《白石道人歌曲》《事林广记·唱赚谱》以及明清《魏氏乐谱》《九宫大成》与古琴谱中搜集、筛选出乐府、唐宋词与元曲中具有“音乐经典”性的作品,译成现今广为流传的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谱式,再现古代诗词音乐精品之风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歌可唱的古代音乐作品,告别“哑巴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