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 o)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刘宋人,成书时间晚于《三国志》一百多年,《三国志》实际是 二十四史 中紧承《史记》、《汉书》的第三部史著。
《遵生八笺》全书凡十九卷,五十余万字。作者高濂自述书名时说: 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至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不知生所当尊,是轻生矣。 书名初刻本作 尊生 ,取尊重、珍惜生命的含义;后世刻本多作 遵生 ,取遵循养生之道的含义。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学专著。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1645 1704)撰。撰著者从《左传》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记载中,总结提取了五十三个重要史事,纂辑为五十三卷。每卷以一个历史事件为中心,每事又按年月顺序加以纂辑。其中涉及周的事项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列国一卷。除传文之外,还增加了 补逸 考异 考证 辨误 发明 五项注文以及高士奇本人的历史评论。每事首尾完备,展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篡弑谋立、公族兴废和卿大夫执政等重大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对于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了解春秋历史脉络的入门书。
本书系《俞樾全集》之一种。俞樾是清代晚期经学大师,著作宏富,影响深远。本书收录其所著其笔记小说《右台仙馆笔记》和《耳邮》。两书体例近似于《阅微草堂笔记》,杂记“平时所见所闻”,叙事曲折生动,在文学、文献史料、语言学等多个方面具有独到的贡献。其中《耳邮》成书在前,共4卷218则;《右台仙馆笔记》成书于后,共16卷667则,其前四卷与《耳邮》篇目多有重合之处。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五年《春在堂全书》重订本为底本,并据《春在堂全书校勘记》及相关文献进行校正。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绍昇着,以列传体裁记载东汉至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男性居士312人事迹,记事详备,不囿於宗派,广泛征引内外典二百余种,被公认为研究中国居士佛教、士大夫佛教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居士传校注》此次整理以乾隆四十年长洲彭氏初刻本为底本,以光绪本、赵嗣沧点校本为参校本,对《居士传》全文进行校注,并附“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为阅读恩书提供了极大便利。
《名义考》共十二卷,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该著以笔记形式解释经史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名义,全书共释534条。多数条释不止一词一事,算上一条多释,则全书实际解释975事。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zzhu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全书共13篇。本书附录部分是 武经七书 其余6部,分别是:《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三十六计》 又称 三十六策 ,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
《宪章录》共46卷(一作47卷),记载了洪武元年(1368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150多年的历史,所载史实共5400余条,内容涉及明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史料价值较高,可补《明史》等史料之未及。《宪章录校注》此次整理以万历二年(1574)46卷刻本为底本,以万历二年47卷刻本、明重刻本为校本,参考了明代实录、宝训、野史笔记、碑铭等文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校勘分析,附录诸书所载《宪章录》作者薛应旂的有关传记、碑铭、行状及相关评价等资料。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绍昇着,以列传体裁记载东汉至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男性居士312人事迹,记事详备,不囿於宗派,广泛征引内外典二百余种,被公认为研究中国居士佛教、士大夫佛教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居士传校注》此次整理以乾隆四十年长洲彭氏初刻本为底本,以光绪本、赵嗣沧点校本为参校本,对《居士传》全文进行校注,并附“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为阅读恩书提供了极大便利。
首先,对唐宋词坛的词调数量和词人的用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选取宋代词坛在用调和创调上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的四位词人即柳永、苏轼、周邦彦和无名氏来进行个案研究。 其三,以《望江南》、《鹧鸪天》、《满江红》这三个唐宋词坛的金曲名调为对象进行分调研究。
《出使美日秘国日记》共16卷,在日记中,作者对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及华侨生活和人民友好交往,都作了客观记述,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曾将此书列入《西学书目表》。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有“西南巨儒”之称。曾为胡林翼、曾国藩幕僚。本次将其手书日记整理成册,时间跨度自咸丰十年至同治十年,日记以真实朴素的笔触记录了其去世前十余年日常生活状态,包括其居家生活、亲友交游、工作、藏书等内容,其中涉及许多近代史重要人物与历史细节事件,具有相当的学术史价值。附人名字号音序索引,以便读者查询。
《孝经》是中国历代王朝甚为重视的一部儒家经典,很早就流传到日本,在日本广为流传,未来便于日本人阅读、理解,日本汉学家对《孝经》进行了注解,产生了很多注本。本书选日本汉学家九鬼隆都等撰《孝经启蒙》《孝经纂注》《孝経参疏》《孝经集览》《孝经私记》《孝经摄字注》六种,影印出版。
《古籍研究 总第73辑》主要内容包括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区,学术丛答,文献学评论,等。
《诗集传名物钞》大体依朱子《集传》而敷衍《诗》意,然并非一概承续朱子《集传》,而是对疑问处不取或参据别家之言,如《六月》三章,言《集传》“未详”;解《唐?杕杜》則前三句以朱子、后三句据东莱。其体例多承袭东莱《读诗记》。如首列《纲领》,其次序列毛、郑、孔、朱诸家,释名物,训音义,后以“愚案”“窃谓”出以己意。其解经不拘门户,于朱门后学中尤为难得。 今存《名物钞》最早者为明钞本二种:秦氏雁里草堂抄本和张氏怡颜堂抄本。虽其间多有抄手之误,版本价值不容忽视。清代诸本以《通志堂经解》本为最早、所行亦最广,所校抄比二明本精善。 此次整理前次以抄本为底本,取通志堂本为校本进行整理,校记繁杂,错漏多多。经编辑提议退修,重新整理。后以通志堂本为底本,二明本为校本,质量比前次有明显提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