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全书凡十九卷,五十余万字。作者高濂自述书名时说: 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至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不知生所当尊,是轻生矣。 书名初刻本作 尊生 ,取尊重、珍惜生命的含义;后世刻本多作 遵生 ,取遵循养生之道的含义。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学专著。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 以事为纲 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太平广记》是宋代的李昉奉命主持编修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978),所以取名《太平广记》。全书五百一十卷(正文五百卷,目录十卷),九十余大类,一百五十多个小类。各类的体量不一,少的一卷,多的达数十卷,全书以神仙、女仙开篇,以传记、杂录终结,所录篇目七千余则。它的内容主要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及杂著,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小说资料,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宝藏。
《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 治身、治家、治国 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 皇帝教科书 。
刘烈茂,欧阳世昌译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初只称为 诗 或 诗三百 ,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是我国*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战国晚期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所创造的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是《楚辞》的注译普及读本,全书对疑难字词采用分句注释,尽量选择古今学者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充分吸收20世纪以来楚辞学、神话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力求详尽通俗,译文则主要采用直译,以便于读者理解原文。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及《志余》历来为当地官僚士绅所重视,成书之后,经历了多次增删翻刻。此次点校,以嘉靖本为工作底本,以商氏增删本、嘉惠堂本、《四库》本为参校本,也是为了使《西湖游览志》各版本的内容都能体现出来,不至有遗漏。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zzhu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全书共13篇。本书附录部分是 武经七书 其余6部,分别是:《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三十六计》 又称 三十六策 ,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
《秦楼月》为清康熙文喜堂刻本,线装二册。此书经吴梅、王立承递藏,有吴梅小楷题跋半页,王立承小楷题跋一页,钤印枚。木刻插图7幅,清代康熙时期画家顾云臣绘美人图《二分明月女子小照》一幅,鲍承勋、鲍天锡父子二人所制版画六福。版画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所绘山石、草木、城楼、云霓皆纤毫毕现,风神独具。书籍天头刻有小字批语,亦庄亦谐,系清代戏剧大家李渔(笠翁)批语。 此书系清人朱素臣编次的传奇,该传奇故事来自吴绮所创的曲子,主要讲山东莱阳书生吕贯旅居苏州,去拜访八拜之交的袁皓,途经虎丘凭吊唐代名妓真娘之墓,看到妓女陈素素写的凭吊唐代妓女真娘的词,为之倾倒。但是素素被山贼劫入山寨,吕生通过刘将军,袁皓,义仆许秀的帮助,与素素终成眷属的故事。
《了凡四训》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本劝善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中主要阐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的思想;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本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之言,为自己改号 涤生 ,并且要求曾氏子侄此书;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印光大师、弘一法师提倡诵读;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共三十三篇,分 内篇 外篇 杂篇 三个部分,一般认为 内篇 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 外篇 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杂篇 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战国策》是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文言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我社此次出版,从其中精选四十余篇文章,约请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胡国浩先生做了导读、注释和翻译。本书的导读见解独到,注释精炼,翻译文笔流畅,对于读者阅读理解大有禆益。
全书包括军事制度、军人军职、军人衔级、军队标志、军人赏罚、军队服饰、军队礼仪、军事机构、武器装备、军事演习、军事战争、军事将帅、军事名著、军事秘闻等内容,并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将图片与文字叙述有机结合,将丰富的军事知识融入到轻私的阅读当中,同时有益于军事爱好者开拓视野,丰富知韶结构,提高素质。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孔子家语》汇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此外,还有经过整理的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迹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与包括《论语》在内的众多文献相比,《孔子家语》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被称为 孔子研究*书 。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为著名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总计1362年的历史。它和《史记》被并誉为 史学双壁 ,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进行了精注精译,能让现代人对中华历史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是文史爱好者的理想之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的写法是按历史编年,许多历史事件被分割成琐碎的条块分布于不同章节中,不利于读者对历史事件的完整把握。此外,原著是文言文,不方便当今读者进行阅读。有鉴于此,我们在参考了各种版本的基础上,拾遗补缺,重新标点注释,并用准确生动的白话文进行翻译,以期使读者既能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又能得到美好的阅读享受。 目 录 《第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卷第二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