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成书于1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算经之首”。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中国古典数学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东方的数学。 《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成书的,其基本形式是“问(题目)、答(回答)、术(算法)”全书246问,分属于53种算法。 卷一方田,主要讲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 卷二粟米,主要探讨依各种谷物的交换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 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讨论成正比关系的量,而返衰则讨论成反比关系的量。卷四少广,讨论由已知面积反求边长或周长。其中使用了开平方或开立方的算法。 卷五商功,讨论各种柱、锥、台体的求积。核心是四棱锥体积的计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 卷六均输,探讨由正、反比关系复合而成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又自成体系而为“易传”。本书以《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采取逐段逐爻注释、翻译、评析的方式,释读文本,详析义理,是兼及《周易》普及与研读的文本。
本书收录的信札手稿,均为张佩纶次子张志潜先生及其后人保存,经过连年战争和社会动乱,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弥足珍贵。2013年张家后人张恭庆、恭慈先生和张怡女士兄妹连同家藏古籍、手札等无偿捐献上海图书馆。收入本书的信札现分为三部分,部分为陈宝琛致张佩纶,第二部分为张佩纶致陈宝琛,第三部分为附录,乃陈宝琛与其他友朋和家人函札。陈、张二人同岁,并均为晚晴“清流派”的干将,私交亦甚笃,往来信件于公、于私都颇能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后人了解、研究晚清的历史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整理、出版这批资料的初衷,就是希望这批珍贵的资料能对学者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为此,整理者做了这些工作:一、释读;二、标点、注释,;三、排序,原信札多数只标月日,均无年份,有的甚至连月日都缺,现根据信札内容试加判定,藉以
《聊斋志异》是清初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收录狐ghost故事、奇文异事近五百篇,主要包括四类内容,一是批评科举弊病,二是描写男女爱情,三是批判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四是褒扬民间智慧和美德。以精炼又生动曲折的文笔,寄托了对世事民情的认识和期待。 《聊斋志异选》从中撷取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突出,并兼顾可读性的作品46篇,辅以精当的注释,以提供给读者阅读《聊斋》的基础性选本。其文字以手稿本为底本,手稿本阙者以康熙抄本为底本,手稿本、康熙抄本皆无者以青柯亭本为底本,三者皆无者以《异史》本为底本,并以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等参校,文字准确。 其注释特长有三。一是长于精准深入地说解,尤其长于所涉名物制度、科举制背景、有关清人生平仕宦经历的介绍。二是对疑难字注音。三是每篇首注的解题,说明本篇主
《五杂组》是明代文人谢肇淛的一本学术笔记。“五”,指全书共有天、地、人、物、事五个部分;“杂组”,原意是彩色的织品,借指书中内容繁杂丰富。全书共16卷,其中天部2卷,记载了古今岁时、节气、天象、风俗等;地部2卷,记载了历代地理沿革、往来交通等;人部4卷,记载了各式各样的名人和奇人,既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物部4卷,记载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饶富趣味的物事;事部4卷,记载历代趣闻轶事、世俗市貌等。《五杂组》内容广博,对研究历代尤其是明代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观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清代王渐鸿所撰《乡党图考补证》是对江永《乡党图考》一书的补证研究,属经部四书类,凡六卷,成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丁树桢海隅山馆付梓刊行。《乡党图考补证》主要是对《乡党图考》进行订讹补阙,并对江永辨说已明而后人又以他说乱之者,进一步补充证明。是书参考经典以会其通,精择众家以求其当,是清末山东的重要经学着述,弥补了江永《乡党图考》的罅漏之憾,宋书升谓之“江氏之诤臣”“朱子之功臣”(《乡党图考补证,宋书升序》),洵为允评。 《乡党》是《论语》里较为集中记述孔子日常生活和名物制度的篇章,篇名取自首句“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周礼,地官,大司徒》讲“乡党”,谓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党”即这种居民组织之统称,也就
陈广忠翻译的《淮南子(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全书共二十一篇,除第二十一篇《要略》作为介绍著书目的及各篇的内容提要外,其他各篇都冠以“训”,意思是各种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说。本书选录了其中六篇。《原道训》是天地万物的本质,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概念。《精神训》对生命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主要涉及生命起源、孕育过程、构成部分、生命观及养生之道等五方面。《主术训》阐述君王驾驭群臣治理 的策略和手段。《缪称训》中,作者在坚持道家思想的前提下大量引用了《易》、《诗》、《书》、《礼》的言论,对儒家的德、仁、义等观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诠言训》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诠释,主要是探讨治国与修身之间的关系。《人间训》主要论述人类社会中祸福、成败、得失、利害、损益、取予等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其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