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之作,号为 群雅 ,由研究《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亦产生了雅学。管锡华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读、使用。
《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推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为古籍保护工作者搭建一个古籍保护工作与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发表古籍保护研究成果,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与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本集刊刊期半年,现已出版十四辑。前十辑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自第十一辑起改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刊物所设栏目有报告与综述、探索与交流、普查与编目、修复与装潢、保藏与利用、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人才培养、史事与人物、名家谈古籍、版本与鉴赏、书评与书话、研究生论坛等。本辑为第十五辑。
《尔雅》:中国 早的词典,十三经之一 《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尔雅》之作,号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亦产生了雅学。本次约请专业研究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 方便阅读、使用。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 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
本书是作者对内藤湖南尤其是其中国学方面的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学术解析的专门性学术著作。本书对于内藤湖南一生与中国至为密切的关联以及此种关联与学术的关系作了精细的解读。在日本“中国学”领域中,本书是由一个中国学者全面审视一个具有相当意义的日本学者的学术。
《古書經眼録》共著録古籍414部(有多部書合裝1册者計1部的情況) ,是周叔弢先生歷年經眼古籍的彙集,手稿本,正文用“建德周叔弢自莊嚴堪製”格紙繕寫而成,共4册 。《古書經眼録》與另外4種弢翁手稿合編爲《周叔弢古書經眼録》,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2009年影印出版。本書爲依據影印稿本整理,包括:對弢翁《古書經眼録》的校定,對《古書經眼録》記録的古籍展開調查,將其中可見者標明館藏地、版本情況、其他書目的著録情況等以案語附入,間附考證,以顯示這些古籍在民國時期的遞藏痕跡。
《古書經眼録》共著録古籍414部(有多部書合裝1册者計1部的情況) ,是周叔弢先生歷年經眼古籍的彙集,手稿本,正文用“建德周叔弢自莊嚴堪製”格紙繕寫而成,共4册 。《古書經眼録》與另外4種弢翁手稿合編爲《周叔弢古書經眼録》,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2009年影印出版。本書爲依據影印稿本整理,包括:對弢翁《古書經眼録》的校定,對《古書經眼録》記録的古籍展開調查,將其中可見者標明館藏地、版本情況、其他書目的著録情況等以案語附入,間附考證,以顯示這些古籍在民國時期的遞藏痕跡。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 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
本书是有关中国古籍版本鉴定的专著,主要由史证篇、绪论篇、鉴定篇等部分构成,内容涉及中国古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版本的类型称谓与辨伪,以及一般刻本书、活字印本书和抄本的具体鉴定。作者结合前人论述和自己多年的古籍鉴定经验,对该领域做了全面精辟的研究分析,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优化方法上为古籍鉴定工作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指明了方向。本书过去曾被作为高校古籍版本学课程和全国古籍保护培训的基本教材。此次再版,作者又根据近年来的心得和发现对全书做了13万字左右的增订。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 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
本书是作者对内藤湖南尤其是其中国学方面的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学术解析的专门性学术著作。本书对于内藤湖南一生与中国至为密切的关联以及此种关联与学术的关系作了精细的解读。 在日本“中国学”领域中,本书是由一个中国学者全面审视一个具有相当意义的日本学者的学术。
暂无内容简介。。。。。。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同时指出这些字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的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