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神农精神与中国梦”的总体部署,突出“福”文化的核心,以“祈祷、赐福、享福”为构架,以神农在安仁的活动及安仁民俗文化为谋篇,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搜集、挖掘、整理、采写、编篡《天下第一福地——安仁》一书。其中祈福篇以安仁“赶分社”为开篇,以祭祀神农的场所和活动为主体内容进行组稿;赐福篇以安仁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为主,突出安仁药文化;享福篇以宜居安仁、幸福安仁及安仁民俗文化活动为主,突出安仁的发展,展望安仁的未来
湘西十八洞是党中央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地方,本书讲述了各级领导干部与十八洞村民一道,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大山深处积贫落后的边远村寨,逐步建设成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模范村的故事。作者彭学明五年八次实地走访,从十八洞一个个鲜活的身边事例入手,展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乡间村里的具体施行,以及十八洞村民在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后,实现自身命运的转变。
本书分为游历之广、农耕之始、医药之妙、民俗文化四个部分, 收录了《神农文化的发祥地》、《古风古韵的开耕仪式》、《神农药王史话》、《春分药王节》等文章。
湖湘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湖湘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古代湖湘教育既重视思想的传承,以儒家教育的探索为核心;又重视学术的创新,形成了完善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近代湖湘教育风起云涌,引人注目,致力于影响中国与世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湖湘文化名著读本(教育卷)》遴选的名人名篇,反映了历代集理论与实践为一身的湖湘教育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展现出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
木兰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多地都有流传。湖北黄陂的木兰传说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至少在明朝已经有了相关的民间信仰,持续至今。在黄陂的传说中,木兰生于大城潭,学艺木兰山,葬于将军坟,围绕木兰生平,演绎出大量的地方传说,同时与木兰山、将军庙、将军坟、双龙戏珠、朱家台子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相结合,形成了大量的风物传说。景观、遗迹为传说构造了空间,传说为景观、遗迹增添了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珍贵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