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时代,德国文学、哲学、文艺思潮对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汉学家马立安 高利克先生有关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四十余年的15篇研究硕果,主要围绕歌德、尼采两位文学界与哲学界巨匠,涉及斯宾诺莎、里尔克及德国表现主义批评家等在中国学界的翻译、接受与传播,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如张君劢、胡适、张闻天、郭沫若、茅盾、冯至、顾城等)对德国文化与文学的译介、阐释与创造性误读。全书为中德文学、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提供了一个来自中欧汉学家的 他者 视角。其研究方法灵活多样、资料详实厚重、考证细致入微,结论具有启发性,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尼采在中国研究领域的*早汉学家,高利克先生的学术敏锐性与洞察力令人钦佩难忘。
本书是作者聚焦于创新教学心路历程的教育专著,也是扎根于本土的翻转教学实践之作。作者从自小的学习经验出发,深度剖析传统课堂“不准讲话”与制式评量所带来的教育沉疴,娓娓道来“学思达”教学的成形脉络与发展历程;并以近二十年的教学反省与实践经验,清楚勾勒学思达教学的概念、原则与关键:如何通过《青春第二课》进行阅读写作与生命反思?如何制作适用于学思达课堂的讲义?如何运用“缩写法”撰写好文?如何帮学生分组……这一教学新思路的概念与做法兼具,系统性地阐述了培养孩子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书为连续出版物项目,以每年举行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外著名专家的发言稿为主,补录这方面相关领域国内外有建树的文章,突出思想深度和可读性。辑系整理之前历届的发言稿,中方主要专家的文章出自崔之元、黄平、韩少功、王绍光、赵汀阳、周弘等均作了重要发言,对了解欧洲社会文化及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并也逐渐全球化,现已成为各国体现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虽方兴未艾,但意义重大,这是加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文化产业 走出去 研究》旨在集中我国学界近几年在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为实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编--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中央文件和综合研究,主要从总体政策文件、总体数据分析、总体理念、总体路径和策略等方面研究问题;第二编--中国电影产业走出去评论,主要研究影视产业走出去的动因、路径、策略、效果等问题;第三编--中国动漫、游戏、设计、广告产业走出去评论,则分别对这些细分行业走出去的战略、路径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论;第四编 --中国旅游产业走
本书是中华与朝鲜半岛关系专题研究,探讨的时期是宋、元和现代,朝鲜半岛则是高丽朝、朝鲜朝、因日本吞并而谋求复国和大韩民国独立初期(一九〇〇至一九五〇)。用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一手史料,于新罗王权神话的结构、西藏佛教对高丽政教的改变和意义、现代一位学者的学问和命运做深入探究,揭示思想、权势的空间流动及其迷离的后果,提起中韩间深沉、越境、刻下正起作用的历史世界。篇比较分析新罗开国神话,发现朴—昔二姓禅让神话是新罗三姓初王神话原构图,构造上对应于、生成上袭取着蜀国杜宇—鳖灵神话。第二篇阐明高丽王国成为元朝征东行省兼属国之后,西藏佛教在高丽社会的作用,高丽与西藏地区的因缘。最后一篇详考金九经在现代世界,在韩日中之间辗转颠沛的生存动态及其非汉语言文化宽广理解力形成和面貌,他的归宿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