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
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详细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毁灭的过程。在历史性讲述的基础上,作者不仅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书的历史高度,将读者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有关人类问题的思考。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 历史上z好的传记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十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绝版恭亲王 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 总理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大盘的总设计,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为晚清改革开放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发动、推动晚清体制内改革,重要原因在于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长期保持自我低调。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是恭亲王拉开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为被后世描绘为 腐朽、没落、反动 的王朝接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
本书是世界著名漫画家大卫 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重要漫画作品集。大卫 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法西斯漫画,本书精选其中近270幅,由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昆西 豪以短文简明扼要地加以解说,并制作了相当详细的年表。这些辛辣、幽默的画笔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深刻地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暴行,有力地抨击了英法等国政府奉行的绥靖政策,对于了解二战前和战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和深重伤害,以及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大国组建联合国,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历史过程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且可读性十分强。
本书分为1939年前和1939年后两个历史阶段,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决策和历史细节,包括丘吉尔与希特勒的演说术、对公共关系的处理、对个人生活的态度、对劝谏的态度、对同事与盟友的选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等,分别探讨了地处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丘吉尔和希特勒针尖对麦芒的领导力,并记载了他们之间大量的趣闻轶事,既富于知识性,又趣味盎然。深刻而幽默地剖析了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二战指挥者对战争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该书是罗伯茨优雅朴实的写作手法的一个例证,他用短短几百页成功浓缩了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对两位巨擘的独特描述手法更是其特色之处,即使读者饱览群书,对*血腥的战争烂熟于心,读了此书仍会荡气回肠。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天子脚下 晚清政局与天津特区对外开放》,从一个地域,帝国权力核心边缘的天津切入,再现了晚清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这里是晚清改革的主舞台,几乎所有的内政、外交上的大剧目都在这里上演,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里,是*前卫的,也是*保守的;这里,是*西化的,也是*抗拒西化的;这里,生产了这个*艘的潜水艇,也烧杀过教堂,大规模破坏过铁路和电线 一百多年前的这场政经改革,其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与我们一般以为的情况不同,晚清*后6年,尤其是1909-1911年宣统朝的3年,国家并非每况愈下,政治、经济乃至国防都在不断进步。1908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白银2亿两的大关,史无前例。1909年,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地方议会,对地方政务实行非常有效的监督,也是史无前例。但是,它为什么又突然崩溃了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贡德?弗兰克教授于1998年出版的《白银资本》,从全球视野考察近代早期的经济史,颠覆了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学和社会理论,堪称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经典之作。在弗兰克看来,中国是亚洲的中心,亚洲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对1500 1800年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做了气势恢宏的论述。 《19世纪大转型》接续前书,将考察范围扩展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体系,继续挖掘亚洲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中心力量。书中,弗兰克破除 英国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出口市场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没有回报 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19世纪是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 等诸多神话,重建事实,对19世纪时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做了新的论述,继续纠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观。弗兰克认为,直至1870年代,亚洲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
《枪炮,病菌与钢铁》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
日本战国时代是指以 应仁之乱 为开端,直至丰臣氏被攻灭为止这段时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因室町幕府的秩序崩溃,各分国的守护、守护代、国众等势力,合纵连横,战乱不止。因此,这个时代也成为影视、游戏、动漫等文艺作品的宠儿,但也让那段残酷而激烈的历史披上了诸多艺术化和演义化的外衣。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场决胜者(MOOK4日本战国争霸录)》则将从政治、武备、军略三个方面,尽量还原真实的日本战国历史。 《关东的霸权战争》将以日本关东地区为切入点,还原日本战国的政治纷争与战火攻伐。《本能寺之变的生与死》将以尾张织田氏为代表,讲述日本战国武士家族的诸多方面。《 表里比兴 的智与勇》将通过真田氏的左右腾挪来展现日本战国时代国人众的生存原则。《皮与铁的杀机》将简述日本铠甲的发展与文化。《山与川的屏障》将梳理
1、《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场需要被铭记的惨痛战争,20世纪难忍受的局部战争;骁勇强悍的将领对决,刚愎自用的美军本色,惊险离奇的激战场面!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尖锐的视角、惊人的智慧,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不啻为和平年代的警钟。 悲情的记述,偶像的破灭 错位的战争,朝鲜战争的内幕真相, 美国人现在终于开口了。 2、《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不可逾越的三八线,难以逃脱的宿命! “战神”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作为韩国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韩国人到底如何解读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韩国猛将白善烨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德国通史》第二卷叙述从16世纪初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到17世纪中叶 三十年战争 结束的德国历史,是德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涉及从 前现代 向 现代 过渡的近代早期历史。到中世纪后期近代初期,当英、法等国开始向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转变时,德国却仍然蹒跚于教俗领地诸侯割据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是德国历史独特道路的发展阶段。
陈红民主编的这本《浙大史学精粹(中国近现代史卷)》收录了浙大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12位老师的17篇文章,包括《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论建国初档案工作的“学苏联”问题》、《中国驻清津领事馆的设置问题》、《江南(浙江)区域史研究论纲》等。
威廉·夏伊勒不仅是法国在二战中失利崩溃这段历史的研究者,还是亲历者。他目睹法国这一欧洲大陆的军事强国面对纳粹德国的入侵毫无抵抗之力,在短短六星期之内就彻底沦陷。这是如何发生的?在对遗留的大量档案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并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首脑、将军、外交官和普通民众做了数百次访谈之后,夏伊勒在本书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法国亡于内耗。这种内部的分裂与矛盾可以上溯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因战争的爆发而稍有减缓。本书记录并分析了二战爆发前后法国国内外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并详细记述了各方人物的思想与行为。
《德国通史》第三卷叙述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这一时期属于向 现代 社会过渡的近代中期历史,把法国革命的成果和平地移植到德国,渐进式地实现了传统封建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对接,德国由此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独特发展道路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进一步凸显阶段。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 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 -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 -柯立芝总统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盹儿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破产、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
1914 年的夏天,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改变了世界。成百上千万的男人被各个军队所招募,成百上千万妇女和儿童独自留在家里或者加入了欧洲难民营。其中一些孩子写下了日记,记录了他们每天的经历、希望、恐惧与欢乐,这本书正是基于他们的日记、信件和图画,深入洞察了*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的生活。本书的事实依据来源于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英国、塞尔维亚、比利时、波兰、美国、加拿大、荷兰、牙买加、巴勒斯坦、斯堪的纳维亚、澳大利亚、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具有国际规模。许多孩子甚至积极地参加了战役,但更多的孩子经历了战争,忍受着饥饿、并为死去的或丢失的家庭成员或家园而祈祷。 本书还特别是包括了大导演希区柯克,二十世纪法国*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西蒙娜 德 波伏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利亚斯 卡内蒂、世界*著名的
1945 年 8 月 9 日,一颗名为 胖子 的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造成数万人伤亡和失踪, 被爆者 的身份、辐射疾病的纠缠更是成了生还者们的梦魇。 本书作者采访了多位长崎原爆的相关人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以 5 位被爆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用冷静的语言再现了原爆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克制的文字记述了被爆者的跌宕人生。
《二战时期日本强征“慰安妇”罪行采访纪实》实录了作者对战争亲历者以及世界“慰安妇”问题研究者的多方访谈,辅之以大量未公开的图片资料,以铁证揭露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罪行,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受害女性在战争中受到的身心摧残及其后的悲惨人生,读之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