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系列: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画风,生动有趣的故事,按照二战发生的时间,将那一段宏大的二战历史渐次展现,从欧洲战场到太平洋战场,从著名战役、名将传奇,到战场逸闻、武器介绍,既有硬核历史知识,又有趣味十足的历史细节。以漫画详解历史,有料,有趣,有梗,让读者轻松地记住二战这段历史,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
本书是陈乐民有关欧洲文明研究的心血凝结,也是《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和细化。 欲谈开放、接轨,必应了解和研究欧洲文明。不了解欧洲,至少这个世界的一半,你就了解不了。欧洲文明从何开始?欧洲文明如何发展?欧洲何以在近代领先世界?中世纪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文艺复兴在欧洲史的地位为什么如此尊崇?研究欧洲对当今中国有什么意义? 陈乐民在本书中对以上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全书先从【文明】的概念讲起,开宗立义,从欧洲文明的源头入手,从中世纪展开,厘清民族国家、欧洲的观念,并从革命、商业、工业化、政治等方面,把欧洲文明的脉络和骨骼展示在读者面前。 作者从文明的角度讲欧洲,剖析的是欧洲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核,其目的在于以欧洲的发展为鉴,思考中国的发展方向,正所谓【探索 欧洲何以为欧洲 , 而始终怀有 中国何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贵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呢?这本书将给你一个答案。《今日极简史》由知名畅销书作家张发财创作,素材来源于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通过每日一篇的编年体形式,带领读者轻松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还是隐匿于角落的冷门轶事,都经过作者独特的解读、解构、联想,变得更加有趣、有料。书中既有严肃的历史记载,又不乏讽刺与调侃,致力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并能会心一笑,开始愉快的一天。
本书是中国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历史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近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中国人的视角讲述西方历史,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超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历史,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
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 文明世界 。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 极北之地 。从嘎吱作响的四轮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 本书作者埃里克 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那些他笔下的章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又恢宏的极地史诗。
长安街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它记载了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百年中国的时代巨变,寄托着中华民族 长治久安 的美好愿望。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书写长安街,梳理有关长安街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不仅是在回望过去,更是在展望未来 神州第一街 和一栋栋沿街建筑,释放的历史与现实信息,昭示着我们在新时代如何砥砺前行。 《长安街》一书计划分为八章:名动天下的长街、纵贯时空的长街、见证盛事的长街、人民的长安街、开放的长安街、立体的长安街、厚重的长安街、生态的长安街。书稿中配备了大量的照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长安街的历史、文化、经济、建筑、生态等各个方面。
本套书以世界文明遗迹为主题,讲述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开端,几千年的发展根基,为何毁于一旦,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着怎样的秘密?从文物古迹、资料文献中,破译,解密,寻找有力见证,还原生活图景,看人类文明的故事。
大约10万年前,不知是否出于本能的冲动,一批智人离开非洲,开始向未知领域探索。智人在4.8万年前进入了欧洲,在2万多年前踏上了美洲,又在约700年前抵达新西兰。经过数万年的漫长旅程,智人已经散布于地球上的每一片陆地,成为万物灵长。 4000多年以前,在几条大河的下游,拥有成熟农业的文明建立了早的一批国家,并逐渐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它们统治着辽阔的领土,将它们的文明传播开来,并兴建了伟大的工程。后来,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摧毁了帝国,但也带来了更广袤范围中的交流,族群的融合与碰撞创造了新的文化。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逐渐被编织进了一张网络之中,但也伴随着血泪斑斑的奴隶贸易与殖民征服。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完全重塑了世界的面貌。无数人离开了数百年来定居的土地,来到城市谋
快加入埃及古物学家加里 J.肖的尼罗河之旅吧!尼罗河两岸不但有美丽迷人的风景,那里还有各路神仙:荷鲁斯、伊希斯、奥西里斯,以及他们的敌人与盟友。这些古埃及的神话流传于古赞美诗的残片、坟墓、寺庙墙壁上的壁画、刻在硬币上的咒语与刻在卷轴上的故事中。 作者不仅以他特有的机智重述这些故事,而且还将它们与今天仍然屹立的寺庙和纪念碑重新联系起来。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埃及颇受欢迎的景点,包括旦德拉、阿玛尔纳、埃德夫和底比斯等地的宏伟遗址。在每一个遗址,你都可以发现那里崇拜的神祇,以及形成日常生活仪式和习俗背景的故事。 每一章的结尾都简要介绍了该遗址的历史,以及今日参观遗址的小贴士。书中的插图生动地描绘了世界的诞生和朦胧的阴间,变幻无常的神、强大的魔法师和法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宇宙层面上永恒的
DK《历史百科(全彩)》内容简介:从文明诞生之初到文化飞速发展的今日,《DK历史百科》带你穿越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让你领略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智慧。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文艺复兴,再到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本书用简明的图表和精美的图片将历史上的重要概念及主题进行了阐释。远至恺撒大帝,近至奥巴马总统,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领袖、思想家,以及重要人物的生平将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得以深入洞悉那些引发世界变革的历史事件。无论你是酷爱历史的学生,还是刻苦钻研的学者,请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你将受益匪浅。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 闪电战 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 战争 。
这不仅是一本图书,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文明的起源与当今文化的繁盛。从远古的曙光到现代的灯火阑珊,本书引领你穿梭于历史长廊,见证那些塑造世界的转折点。每一章节都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公正铁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觉醒,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自由之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烟滚滚,历史的脉络跃然纸上。本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化作栩栩如生的故事,使历史变得鲜活而简单。翻开这本书,你将与秦始皇一同统一六国,与恺撒大帝并肩征战罗马,与哥伦布共航未知的海洋,与达尔文一起洞察生命的演变。这些历史巨人的一生,以及他们所引发的世界变革,将被鲜活地复原,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温度。
卢浮宫三宝中,有两件是古希腊遗产。西方戏剧史四大悲剧家中,有三位是古希腊人。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文化却征服了罗马。”古希腊文明更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 为何古希腊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产?古希腊人究竟在哪些因素的共力下促成了这段成就斐然的文明?为何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力绵延至今? 在本书中,两位美国知名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携手创作,将我们带到从史前到公元前30年这段久远的古希腊历史中。他们将历史事件、风云人物与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地理、战争、哲学、神话、戏剧、绘画、建筑等主题巧妙编织在一起,结合53幅地图、182张插图、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文献,带我们深入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体会他们精神世界的波动与延展,了解他们孕育自身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不局
在西方影像里找寻中国历史 老照片里的曲折历史 关注文明历程的真正价值 跳出枯燥的教科书,直观的另类解读历史 书稿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134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属于手的原始资料,原产地是法国。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
本书以120篇有趣又好读的小文引领青少年读者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 名场面 ,思考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 大问题 。 第一册主要讲述史前到1500年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人类文明的起点,一步一步走过古代,走过中世纪,经过那些震古烁今的名字:金字塔、汉谟拉比、耶路撒冷、琐罗亚斯德、雅典学院、罗马军团、十字军骑士、蒙古骑兵、君士坦丁堡 第二册主要讲述1500年到1900年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毁誉参半的近代。这是最好的时代,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成一体,科学和技术带来工业文明;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殖民者横行霸道,切开了亚、非、拉地区的血管,资本家光鲜亮丽,双手却沾满血汗和污秽。 第三册主要讲述1900年至今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刚刚过去的20世纪。这是科学和技术的百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横空出世,人类走出地球,冲向
大航海时代三部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 贸易,打破一切地域、语言、宗教和政治界限 让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实现了人类共同理想 马可 波罗为何认为遍布蒙古帝国的驿站、信差及快马所构成的邮政网络,是治理幅员辽阔的多元化国家、克服时空和语言文化障碍,乃至维系整个帝国的关键所在? 为何马可认定纸币是忽必烈征服世界的一个秘密武器?马可回到威尼斯后,欧洲人才从他那里初次听说纸币,这如何引发了整个欧洲金融界和商界的巨大变革? 马可在中国见到的上千年来做饭、取暖及烧洗澡水的一种 黑石头 煤炭,对于欧洲人是一种全新且高效的能源,它怎样改变了时常出现能源危机的欧洲的历史进程? 马可 波罗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化先驱。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位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欧洲的旅行家及商人,马可
本书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转型的进程为大背景,以世纪之交以来俄罗斯与大国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欧亚地区一系列危机与世界秩序演进之间的关系。对此,在作多方位思考之后,作者将所获得的的认知与结论归结为两个词: 危机 与 秩序 。 一方面,作者以危机现象为分析重点,讨论了未来,俄罗斯能否超越 危机应对式 的外交战略,进入一个新的面向全球的格局:既有政治与经济的均衡,又有国内与国际的均衡,兼顾俄罗斯本身处境与国外反响之间的均衡,以及当下与长远的平衡。另一方面,作者以全球转型为思辨的轨迹,进一步讨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未来的世界秩序将走向何方?作者提出,全球化和国际转型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纠偏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当前的调整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但是,如果把握得当,短暂的调整期对
地理大发现三部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 贸易,打破一切地域、语言、宗教和政治界限 让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实现了人类共同理想 马可 波罗为何认为遍布蒙古帝国的驿站、信差及快马所构成的邮政网络,是治理幅员辽阔的多元化国家、克服时空和语言文化障碍,乃至维系整个帝国的关键所在? 为何马可认定纸币是忽必烈征服世界的一个秘密武器?马可回到威尼斯后,欧洲人才从他那里初次听说纸币,这如何引发了整个欧洲金融界和商界的巨大变革? 马可在中国见到的上千年来做饭、取暖及烧洗澡水的一种 黑石头 煤炭,对于欧洲人是一种全新且高效的能源,它怎样改变了时常出现能源危机的欧洲的历史进程? 马可 波罗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化先驱。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位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欧洲的旅行家及商人,马
《一张年表读懂世界史》 本书是一部合适的历史通俗读物。该书是以一个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构成,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介绍了一些文化、思想、艺术、哲学等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有价值的东西,让读者对整个世界历史的脉络有清晰的认知。 本书中,除了是以年表的形式进行展现之外,在讲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史时,将中国史插入进来,把中国的发展放入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以横向的视角,让读者了解中国处于不同朝代时,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一张年表读懂中国史》 《一张年表读懂中国史》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作者依据史实,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历史,并以年表的形式将各个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梳理,该作品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学习和查找,是一部合适的历史通俗读物。 从这本书中,读者能看到从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鲁士”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人们熟悉那个在19世纪威震天下,用“铁与血”统一德意志的欧洲强权,也知道一种叫作“普鲁士蓝”的颜色——来自普鲁士的深蓝色军服。然而翻开现代欧洲地图,却根本无法找到这个名字,不同于伦巴第、勃艮第、萨克森这类政权消失后地名依然延续的前国家,曾经叱咤风云的普鲁士仿佛从地球上蒸发了。 二战结束后,盟国认为,为了一劳永逸地在德国消除战争的危险,作为军国主义化身的普鲁士须被废除。于是,普鲁士——一个几百年来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自1947年2月25日起彻底不复存在。 但是,正如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在《钢铁王国》中所揭示的,普鲁士的遗产要比这复杂得多,人们对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尽管现在普鲁士在欧洲的中心地带已成为逐渐消失的记忆,但它的真实故事却能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