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掏耳朵、约会、看戏等。 本书为 学者王笛新作,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书中,作者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底层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们在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抉择,从而展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的城市生活图景。通过本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还可以从这些细节背后,重新触摸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理解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变迁。
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板块,分设若干专题、条目,文图结合,以图为主,反映百年间山西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历史场景、重大工程建设、先进典型人物等,突出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发生的巨大变化,山西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
★对于台湾历史的演变,我们应该如何抱以同情之理解?★台湾的民主转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两岸关系,在未来将往何处发展?许倬云先生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