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 五月花号 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 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 。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 1 殖民之地 从1587年到1765年,北美*初的13个殖民地是如何形成的? 从 五月花号 登陆北美到独立战争打响前夜,美国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 革命之火 从1765年到1776年,从 大觉醒运动 到签署《独立宣言》, 那些往日的英国人怎样一步步变成了美国人 3 独立之战 从1776年到1783年,从溃不成军到完败英军, 英王 无敌海军 大兵压境,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将会如何逆袭 4 制宪之路 从1783年到1789年,从一位英雄到一个国家, 刚刚独立的美国,如何在动
本书由“看理想”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国际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近些年来,关于全球史的著作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没有一部是属于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所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而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和缺陷,在全球史的学术领域,显现了中国学者的抱负和水准。
这是一套写给10岁 孩子的,好读、好懂、有温度的世界史。 从远古到二战,讲清百万年世界史五大进程。全书分5册,120幅手绘双色插图,附赠中外大事年表。 翻开它,孩子们会发现世界历史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完整故事:罗马为何灭亡?欧洲是如何兴起?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打起来?同时,也会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世界为什么变成 这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历史不是一块冷冷的冰,而是一团燃烧的火。”押沙龙说:“我小时候就被这团火点燃过。如今我希望把这团火捧到孩子们面前,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它。”
西方是什么?今天,我们能够迅速勾勒出西方的轮廓,它以欧盟和美国为中心,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这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区域。然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西方文明并非像今天的一些西方人所说,一直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而且,西方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东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向西传播,促进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文明的进步。可以说,西方文明其实起源于东方。 古典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形成阶段。希腊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主制度,以及罗马的共和制和法律等都是西方文明的基石。然而希腊和罗马的发展也受到了波斯等东方国家的影响。罗马帝国晚期,诞生自中东的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发生碰撞,古老的希伯来文明塑造了西方的道德框架。西罗马帝国陨
歌德曾说:“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作为古代世界中首屈一指的大帝国,罗马人曾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纳入疆域,罗马人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管理模式以及公共工程等,至今仍影响着西方社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永不衰竭的活水源头。诸王传说、政体沿革、凯旋荣光、权力辉煌、英雄陨落,都将在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罗马帝国发展演变史中清晰呈现。让我们一起在历史、人文、哲学智慧中获得浸润,激荡心中的美德和恢宏理想,了解有温度的“永恒之城”罗马,了解当今的西方社会与世界格局。
尼尔·麦格雷戈著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少见的巨献”。
1914年,在西欧各国的领空之上,一股阴霾正在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形势的动向,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就在1914年降临。本书陈述了1911 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初阶段西线战争的状况。战争伊始,德、法两国陆军即展开猛烈对战;而在海军战场上,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与德国舰队斗智斗勇。让我们走进这本气势恢宏的著作,以*近的距离,去了解一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 1495~1500 年的伟大改革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书写了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代。在两卷书中,乔基姆·惠利摒弃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衰落期的传统观点,展示了帝国机构如何发展以应对16 世纪和17世纪的危机,特别是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 第一卷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的改革开始,对宗教改革、农民战争、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和《奥格斯堡和约》,以及宗教改革后新教和天主教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最后以 1648 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该和约既反映了德意志政体自15世纪晚期以来的发展,也为其后150年的发展建立了框架。
没有历史的基础,就无法看清现实问题的底层逻辑。 新思历史丛书 长期致力于高品质的世界历史图书出版,打造专业、好读的历史佳作,帮助中国读者突破理解世界的视野与格局的限制。 新思历史丛书 8周年之际,我们从近百种图书中精选出12本高分高人气力作,以 历史的拼图 为主题合集呈现。 历史的拼图 系列用区域国别看历史,揭示现实热点背后的历史根源。希望这套书能让真相在 历史的拼图 中逐步展开,和读者一起探寻世界的真实面貌和未来走向。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是理解俄乌冲突的重磅作品,帮助我们厘清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历史根源。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是英国历史学家金洛斯男爵毕生功力的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尽奥斯曼帝国600年的兴衰。 《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与现代中东的形成》则由
本书是一部欧洲宫廷权贵争权夺利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近代早期欧洲政治发展演变史。作者选取了20个分布于17-18世纪的历史“瞬间”,观察隶属于这些“瞬间”的人生历程如何相互交织,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世界娓娓道来。 大家族中世世代代反复出现的名字,出生在权力网络中的精英、周旋于由男性主导的权力世界中的宫廷女性……这些围绕着国王、未能名留青史的“小人物”演绎着权力的行使方式,他们有意无意之间参与或推动了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历史。有鉴于此,作者抛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从历史中的“小人物”着眼,聚焦欧洲诸王的宫廷生活,用历史中众多非高光人物串联起了1642-1799年这一个半世纪的欧洲历史,在不断推进的精彩叙事中将登场人物连成了一张欧洲精英社会的人物关系网,并通过爬梳当时欧洲诸王与宫廷贵族的行事轨
《文明I》 一书脱胎于玛丽 比尔德应英国广播公司邀约撰写的纪录片 Civilisations 第二集和第四集的内容。这个纪录片项目着重挑战了之前文化界对 单一的西方文明 (the civilisation)的推崇,将视野扩大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及其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比尔德围绕历史上各种文明对 人体 和 神明 两种形象的呈现展开论述,并介绍了古人和今人围绕这些形象有过的诸多讨论和争议,在展示或精美、或朴拙、或华丽、或极简的各种形象艺术的同时,她还时时敦促她的读者去思考和质疑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那些关于何为艺术中的 美 ,何为信仰中的 诚 的陈词滥调,以及主流艺术史观里有关艺术风格流变的常规叙事。比尔德在这本书里有力地提示我们,形象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观看者和批评者,而形象的生命只有在后世观者复调式的阐释和批评声音中才得以真正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全2册)》 为什么古希腊人可以从0到1创造出惊艳后世的制度和文明?为什么只要读懂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解读西方大部分经典和隐喻便一马平川?希腊神话、城邦制度、雕塑建筑、悲剧哲学……古希腊的荣光照耀着整个人类历史,堪称西方文明之源头和典范。照见古希腊文明的上下2000年,领略古典之美,可以从这本书开始。赵林教授研究西学40载,10次实地考察访问,用非常真实的一手资料,带你走近雅典卫城、德尔菲遗址、希腊各个博物馆,重新认识荷马、梭伦、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神话的感召、艺术的薄发、思想的脉动、天才的涌现。让我们相约在晨曦里的帕特农神庙、晚照下的奥林匹亚古运动场,与美之故乡的古希腊文明,于书中相见。 《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套装共四册)》 歌德曾说:“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
本书视美国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把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21世纪大衰退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商业、资本、控制和混乱四个时代,不仅全景展示美国经济的演变历程,也在时代背景下描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除了人口趋势、贸易模式、投资偏好和生产力指标,作者也关注杰斐逊对英国人的鄙视,梭罗对商业的道德批判,劳工暴力运动,20世纪的购物中心,女性主义者对婚姻的批判,收入与分配政治,奥巴马对银行家的爱恨交加。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整个欧洲从冰川期开始到21世纪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轮廓,详细介绍了欧洲形成的地理特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欧洲历史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全书有近200幅地图和图表,对于读者理解各个阶段区域的变迁、人口的迁移、战争的进程、文化的交流和重大事件的影响等会有不少助益。
本书为《日本通史》全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册。上册始于史前时代,终于江户时代末,扼要阐释这一历史时段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主要论说“国家三个要素”即国土、国民、政权的形成;叙述“文化三根支柱”即神道、佛教、儒教的由来及思想主张;分析“武家三个时代”即镰仓、室町、江户时代的兴衰和武士道的渊源;梳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结束纷乱的战国时代,使日本进入长期和平统一历史的进程。下册始于明治维新,终于平成时代,主要阐释下列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是一场集政变、革命、改革为一体的变革?为什么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历史?为什么日俄战争后日本加入了“白人俱乐部”?为什么大正时代被称为“日本的乌托邦时代”?为什么昭和时代军国主义甚嚣尘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能够迅速
这本《全球通史》属于很优秀的通史著作之列。作者以主题分篇,把握人类社发展大势。全书分成8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段的全球趋势: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化,定居,帝国和帝国主义,世界各宗教的兴起,商品和人口的流动,社会变革,技术大爆炸,演变中的身份。每个主题都有一个转折点,比如第六篇,转折点是政治和工业革命(1640-1914),主题便是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巨大、激烈的变革产生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体系,这一切影响着所有的个人、家庭和社会。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套装共3册)》,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 此在 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 科卡称此书是 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 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
世界史是关于我们是谁的故事。 它讲述我们的祖先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 个国家,讲述伟大文明的兴亡,讲述胜利者与失败者 阅读世界史,让我们在不同时空中旅行,也让我们理解现代世界以及我们自身是如何被塑造的。 《世界史的故事》(全6册),由美国博雅教育传奇人物苏珊 怀斯 鲍尔,用264个故事写成。从文明诞生,讲到文艺复兴后的崭新世界,博学扎实、生动易读,是一部通识力作。 你可能会对历史大部头望而却步,但是,没有人能拒绝故事。《世界史的故事》中有大流士、曹操、萨拉丁、平清盛等风云人物,也有第 位史诗英雄、第 个有规划的城市的建立等重大历史时刻,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历史重获血肉与精神。 同时,它也是一部崭新的、真正具备国际视野的世界史。它注重文明间的交互,而且不再以西方为中心,而是呈现出东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