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乾隆时期正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家强盛,财力雄厚,再加上乾隆皇帝博学多才,追求完美,所以乾隆皇帝给自己修建的裕陵规模宏大,制度完备,工艺精美,多有创新,在清陵中堪为上乘,裕陵以后的清陵没有能望其项背的。裕陵是清朝皇帝陵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从选址、规制、创新、内葬人物、有关的故事、地宫的开启、清理情况等多方面对裕陵进行了全面解读,融进了许多新内容、新观点、新成果,是迄今为止研究裕陵的之作。
今天的人们对宋朝的往事耳熟能详,但宋朝帝陵则不在人们的视线里。到底它们经历了什么?宋太祖陵及宋皇陵墓葬群的相关故事在这里浮出水面。作为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终结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死后所在的永昌陵是北宋王朝一座由皇帝亲自选定的陵墓,天宝九年(976)的一天清晨,一支响箭刺破云霄,宋太祖赵匡胤对着群臣兴奋地说: 箭落之地便为朕之皇堂也,朕自名曰永昌! 一代开国之君,就这样草率地选择了自己的陵墓所在地,此后,北宋历代君王均葬于此。然而,厄运从此降临,经过后世千年的无数劫难,宋太祖的陵墓成为了乡野间的皇陵。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答案尽在本书之中。
郑育林编著的《唤醒遗迹(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着重阐述了如何科学认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大遗址、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大遗址,实现大遗址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目前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郑育林编著的《唤醒遗迹(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着重阐述了如何科学认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大遗址、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大遗址,实现大遗址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目前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红色旅游概论》主要讲述了,红色旅游在中国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其主题是弘扬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适应了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不仅满足了中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成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作为红色旅游地的革命老区大多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红色旅游因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而成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成功实践,将对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共建有14座陵寝,包括4座帝陵,3座皇后陵墓,7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本书作者将带您走进这些古建筑群中,去解密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窥探千古帝王的命运沉浮。
古代帝王生前建造华丽的宫殿,死后又在地下建造了宏大的地宫,他们在陵墓选址、建造、下葬等环节无不设置种种机关与玄秘。但是陵墓大部分很终还是被打开,无数财宝后也就展现人间,但是还有一些王陵默默沉睡地下,保守着皇族那很后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