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50-10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20元2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宿白集:白沙宋墓
    •   ( 6769 条评论 )
    • 宿白 /2017-1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白沙宋墓》是新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先生的成名之作。全面报道了1951年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北宋雕砖壁画墓的抢救性发掘过程,详细介绍了这三座墓葬的墓室结构、墓中遗物及墓室装饰(壁画、建筑)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利用大量历史文献、传世绘画以及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等材料,在书中做了大量说明性注释,澄清历史背景,比对同类器物,从建筑、绘画、服饰、器用、民情、风俗等方面,多角度再现了宋代的日常生活图景。虽为一部考古报告,实可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书来阅读。 宿白在《白沙宋墓》中严格区分报告主体和编写者的研究,确立了历史时期考古学报告的典范。自195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整六十年,仍为学界所重。但由于之前印量有限,在市面上已断档很长时间,本次三联再版,作为 宿白集 之一种推出,旨在向世人整

    • ¥71.5 ¥98 折扣:7.3折
    •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   ( 1687 条评论 )
    • 郑岩 /2016-10-01/ 文物出版社
    • 郑岩*的《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 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 邺城规制 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壁

    • ¥80.3 ¥110 折扣:7.3折
    • 魂归邺西:曹操高陵研究
    •   ( 221 条评论 )
    • 周立刚 /2024-03-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曹操高陵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之后第一项关于曹操高陵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陵墓、陵园和陪葬墓等关键要素的完整考古面貌,曹操高陵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各种质疑观点的真实情况,相关画像石、卞后墓葬和曹操DNA研究等问题的再分析,相关研究中的学术规范问题等,都在本书中逐一展现。其中陪葬墓等多项考古材料为首次公布,关于各类质疑观点的梳理分析也是首次尝试。希望通过这些成果,能够让学者和公众看到曹操高陵的完整面貌以及其从发现到研究的全过程,从而对其有一个更加科学、理性和全面的了解。

    • ¥54 ¥108 折扣:5折
    • 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
    •   ( 528 条评论 )
    • 倪润安 著 /2022-10-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探讨了拓跋起源、拓跋南迁匈奴故地、拓跋代国至北魏各时期墓葬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等问题。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本书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来源。在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问题上,尝试从相关墓葬中区分出檀石槐鲜卑遗存及其文化因素,从而筛选出与拓跋南迁关系更直接和紧密的遗迹,以勾画出确定性更强的南迁路线图。在代国至北魏墓葬文化方面,本书揭示了力微联盟对檀石槐鲜卑文化的继承、北魏早期对边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 晋制 的复归、北魏文化余脉开启 唐制 新模式等文化现象和历史过程。本书还把北魏墓葬文化置于南北朝发展的横向比较中,探讨北魏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的过程,并试图总结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变道路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 ¥52.5 ¥105 折扣:5折
    • 良渚
    •   ( 443 条评论 )
    • 良渚博物院 /2020-06-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本书依托良渚考古80余年的成果,围绕良渚古城遗址,介绍了良渚先民的家园与生活、及良渚社会的信仰与权利,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较全面的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王国的风貌。全书共六章:*章介绍了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突出了良渚考古与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第二至四章,从良渚的城市与乡村、水乡环境和生产生活介绍了良渚先民的家园与生活;第五和六章,从良渚的神徽、祭坛、玉器、墓葬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阐述了良渚社会的信仰、等级与礼制。

    • ¥93.4 ¥128 折扣:7.3折
    • 无声胜有声:中古中国墓葬音乐文物与礼乐文化
    •   ( 59 条评论 )
    • 周杨 著 /2024-06-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以中古中国墓葬所见音乐文物为研究对象,在礼乐制度与礼乐文化的视野下,从墓葬与现实礼俗的互动、中外文化的交流、时代风尚与观念的形成等不同视角,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中古时期音乐的发展与变迁。通过考古学方法综合梳理,本书将这些音乐文物归纳为鼓吹乐、燕乐、百戏 散乐、高士雅音等不同类型,并指出其音乐属性和功能指向。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文献史料,进一步归纳了各类音乐组合的形成逻辑、不同类型组合出现、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契机与内在原因,由此提出了中古时期礼乐文化发展的 雅俗关系 与 胡汉关系 两条线索。循此线索,本书围绕 礼制 与 礼俗 这两个用乐传统,总结了中国礼乐文化在中古时期经历的重塑与转型。

    • ¥79 ¥158 折扣:5折
    • 九色鹿·声闻荒外:巴彦诺尔唐墓与铁勒考古研究
    •   ( 162 条评论 )
    • 徐弛 /2023-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巴彦诺尔唐墓是一处位于漠北草原的关中风格唐朝贵族墓葬,墓中发现了大量陶俑、壁画等初唐风格的文物,同时发现了中亚、拜占庭风格的器物。该墓葬和漠北其他铁勒考古遗址的发现,为唐代北方羁縻府州和草原丝绸之路等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本书主要研究了巴彦诺尔壁画墓的基本形制、壁画、随葬俑、金器、金币等内容,还从唐朝羁縻统治时期的其他墓葬、城址、题记等方面,就唐朝在漠北的羁縻统治和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 ¥53.6 ¥78.8 折扣:6.8折
    • 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整理研究
    •   ( 107 条评论 )
    • 贾小军著 /2023-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在对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史和图像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该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做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由上、中、下三卷组成。上卷介绍了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概况及研究现状,并对汉唐河西壁画墓形制流变及墓葬壁画发展变化轨迹进行梳理。中卷对汉唐河西墓葬壁画中的 庭院家居图 儿童图 启门图 帷帐图 作了专题研究。下卷依据墓葬壁画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汉唐河西社会史、民族史或丝绸之路历史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59 ¥118 折扣:5折
    • 匈奴平民墓葬研究
    •   ( 149 条评论 )
    • [蒙]策·图尔巴特 /2023-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作者选择近半个世纪以年来在蒙古国地区发掘清理的174座中小型匈奴墓葬资料(其中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发掘的额金河流域106座墓葬)作为主要基础材料,并参考俄罗斯外贝加尔、中国北方地区匈奴墓葬资料,在系统梳理匈奴中小型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墓葬的分布特征与结构、出土随葬品及殉牲、埋葬方式与丧葬习俗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和阐述。与此同时,作者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对平民墓所反映的匈奴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匈奴人的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60.5 ¥89 折扣:6.8折
    • 上海市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
    •   ( 45 条评论 )
    •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 编 /2016-11-01/ 上海大学出版社
    •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包括海防遗址在内的 大型线形文物 设立专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开展了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广东和浙江作为国家文物局 明清海防遗址保护研究 试点单位,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随着上海的经济开发,众多的海防遗址面临保护危机。近年,临港新城、自贸区等的建设,也对上海如何加强海防遗址的保护和如何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对于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的数量、保存状况等尚缺乏细致的把握。上海的海防遗址调研与保护是文物部门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书厘清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数量和保存状况,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须,也是探讨上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的必须,对于加强民众对海防

    • ¥57.8 ¥85 折扣:6.8折
    • 【2024中国好书】良渚 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 李新伟 著 文物考古 正版书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27 条评论 )
    • 李新伟 著 /2024-05-01/ 上海古籍
    • 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 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率先完成早期 构建,成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本书综述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讲述了良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强调了其榜样作用。书中提出,前良渚时代各地区的灿烂发展和相互撞击,激发出新的政治理想,良渚文化取得的成就,是熔合此前发展成果的结晶;良渚文化虽然在距今4300年前后衰落,但并未以反面教材的形象黯然退场,而是对此后孕育夏王朝的各地区社会发展和激荡整合产生了深刻影响。 书中有对良渚文化精彩发现的全面介绍,对良渚图像资料的新鲜解读,也有对良渚早期 构建方式的深入思考。本书可以加深一般读者对良渚文化的切实了解,也有助于考古、历史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开展进一步学术探讨。

    • ¥58.6 ¥118 折扣:5折
    •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通览
    •   ( 24 条评论 )
    • 姚金果 著 /2014-10-01/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为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侵华罪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历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批*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通览》编者姚金果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80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背后的故事及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以相关图片。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80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形成的历史过程,切身体会到那14年间感人的历史场景、悲壮的历史回响、惨烈的历史画面、激昂的历史呼唤。

    • ¥54.4 ¥80 折扣:6.8折
    • 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 黄懿陆 云南人民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黄懿陆 /2015-06-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主要总结了2001年、2006年、2007年三次抚仙湖水下探索的经验、主要集中介绍了2014年作为云南省文化事业项目的开展情况,集中对2014年科学考察发现的水下证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已经出现了集权制,有证明王权,神权存在的水下证据,有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浮雕记录,特别是对该遗址的年代,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提出了建立中华抚仙学的构想,具有、定的启示作用。这是对抚仙湖水下遗址真相的次深入探揭示,也是一次有理有据的学术探索。

    • ¥57 ¥153.37 折扣:3.7折
    • 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
    •   ( 12 条评论 )
    • 李零 主编 /2022-05-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菊生论坛举办的“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秦汉祭祀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全书结合文献(主要是《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偶尔也涉及《左传》)与考古发现(主要是山东和陕西,也旁及甘肃、宁夏和浙江),聚焦秦汉时期 重要的祭祀遗址、仪轨及其政治意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类祭祀设施的功能大致分为祭天地、祭五帝(青帝太昊、赤帝炎帝、黄帝、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祭山川(五岳四渎)、祭鬼神,由此组成一套完整的祭祀体系。对于官方正统的祭祀体系,考古学界的关注相对较少,所以本书可以算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文集,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 ¥61.2 ¥88 折扣:7折
    • 国际化视野下的西安大遗址保护
    •   ( 12 条评论 )
    • 朱晓渭 著 /2013-06-01/ 科学出版社
    • 西安古称长安,曾经作为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大遗址资源。因此,在大遗址保护工作蓬勃开展的当下,在国际化视野下探讨西安大遗址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论述简述了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现状和理论方法,从梳理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的国际交流历史脉络入手,探讨了大遗址保护在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作用,以日本、英国和美国的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启示,提出了以文化展示和古典园林提升黄土类遗址公园的可观赏性的建议,以及构建西安“文化绿色环带”的设想。《国际化视野下的西安大遗址保护》围绕着大遗址保护利用在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作用和措施展开,使人们能够全面认识大遗址对于西安实现国际化建设的意义,能够为西安以及全国大遗址保护提供应重要的参考。

    • ¥63.2 ¥80 折扣:7.9折
    • 考古新视野: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全1册) 平装 文物出版社出版
    •   ( 13 条评论 )
    • 邓菲 /2019-10-01/ 文物出版社
    • 本书对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仿木构砖室墓进行了综合研究,涵盖丧葬艺术的不同层面:既考察了墓葬营建的工艺、流程,同时也分析了墓内主要的图像题材及其布局原则,以及每类题材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发展到对整个墓室的解读。 空间 是本书尝试讨论的重要概念。研究涉及墓葬空间的表达、生产,以及社会空间、象征空间的构成与塑造。前两章首先探讨了宋金时期仿木构砖室墓的发展脉络、墓内装饰题材的区域特征以及墓主群体的身份与阶层,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解读了图像程序的不同层次,展开对墓葬营建的流程、工艺的分析。同时还考察了该时期装饰墓对地面建筑、家居陈设的模仿和再现,指出墓室空间反映出日益强烈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化倾向。 后三章从宋金时期装饰墓的主要图像组合出发,试图理解墓葬整体空间的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宋金时

    • ¥92.04 ¥118 折扣:7.8折
    • 海昏简牍初论
    •   ( 725 条评论 )
    • 朱凤瀚 /2021-01-1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bsp nbsp2015年7月在南昌西汉废帝刘贺墓出土了5200余枚竹简和170余版木牍。这批简牍出土后即被媒体报道并受到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经初步判断,竹简基本属于古代书籍;木牍内容除书牍外,尚见有奏牍与诏书;另有孔子衣镜与木?H计109枚。所出西汉简本《诗》《春秋》《论语》及《礼记》类、《孝经》类等儒家文献,是出土典籍类文献的一次重大发现,墓中所出《诗》《论语》亦有较明确之师承来源,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文本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代学者争论不绝的一些疑难问题由此可望得到新的启示,同时也为了解汉代社会上层的教育、文学、修养以及思想信仰等提供了新的信息。以往出土简帛中有关西汉时期王、侯一级官方文书与私家文书均较为罕见,这批简牍中涉及昌邑王、海昏侯的有关文献特别是其家内举行祭祀礼的资料,为研

    • ¥62.8 ¥86 折扣:7.3折
    • 龟兹石窟寺
    •   ( 147 条评论 )
    • 李瑞哲 著 /2015-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目前在龟兹石窟内没有发现开凿石窟的确切纪年,石窟分期研究仍然是龟兹石窟研究的 瓶颈 ,《龟兹石窟寺》作者李瑞哲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进行了分期研究,可以说是分期研究的一个尝试。作者还对龟兹流行的佛教派别进行分析研究,另外,从石窟壁画构成及其所反映的佛教基本思想出发,将之放在龟兹佛教的历史大背景下,把握石窟的整体关系,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利用龟兹石窟壁画对龟兹佛教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

    • ¥88.4 ¥108 折扣:8.2折
    • 桐柏月河春秋墓出土玉器研究
    •   ( 147 条评论 )
    • 杜金鹏 /2021-1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柯南省桐柏县一号春秋基出土玉器的科学研究报告。作者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民俗学、矿物学、化学、工艺技术等方面,就其考古发现、价值意义、历史人物、社会背景、文化传承、玉器类型、玉石特质、工艺技术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 ¥92.4 ¥128 折扣:7.2折
    •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   ( 16 条评论 )
    • 吴铮争 /2013-08-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从西方文化遗产价值观形成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渊源、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宣言、公约等国际文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脉络,全面、系统分析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规律。介绍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引入中国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以及结合我国文化遗产的特点、文化背景、价值观,对于真实性、完整性、可识别性、重建等普适性原则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与释义。此外,总结了陕西省大遗址保护和管理实践中的原则理念与行为规范,以及对于大遗址保护理论的探索,以期为中国大遗址保护事业提供借鉴。

    • ¥68 ¥80 折扣:8.5折
    • 岩·时·空:云冈石窟空间艺术
    •   ( 120 条评论 )
    • 王天銮 著 /2013-08-01/ 文物出版社
    • 《岩时空(云冈石窟空间艺术)》从大视觉艺术的角度,宏观地看云冈石窟,主要关注其视觉艺术的重要价值,分析云冈石窟的整体建筑形式,每个洞窟空间的建筑结构,雕塑与建筑的结合,分析其利用装饰艺术规律和特点,以雕塑为手段构建的特殊佛教建筑空间。云冈石窟作为佛教建筑在内容上极大地宣传和弘扬了佛法,在建筑形式上创新了佛教艺术的神秘空间,创造了空间艺术的辉煌,至今影响巨大。

    • ¥65.7 ¥90 折扣:7.3折
    • 以图像为核心:中国古代皇陵早期调查与研究历史考辨:1840~1949
    •   ( 45 条评论 )
    • 曹铁娃曹铁铮 著 /2016-01-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晚清至民国时期,众多国内外人士对中国古代皇 陵进行了考古学调查、发掘与研冤,积累了一批阶段 性的研究成果,保存了大量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之前的 皇陵图像资料,基本建立起近代科学视野下皇陵研究 的学术框架。 曹铁娃、曹铁铮*的《以图像为核心(中国古代 皇陵早期调查与研究历史考辨1840-1949)(精)》首先 回顾了1840年以前中国皇陵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总结 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用近代科学手段研究皇陵的时代背 景和学术背景。其次,以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和 长城以北五个地域为中心,结合大量“文献遗产”史 料之整理,按调查研冤日期的先后为顺序,遵照中国 历史朝代的变*,以中国古代皇陵重要发现和研究成 果为基础,回顾和梳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古代皇 陵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趋势,基本厘清近代皇 陵研究的学术历程;通过分析

    • ¥60.7 ¥88 折扣:6.9折
    •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与中国白酒起源——兼论中国白酒古酿造遗址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   ( 17 条评论 )
    • 万伟成 主编 /2014-07-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本书根据研究中国年代早、遗迹全、遗物多、时间跨度长的酒作坊——李渡烧酒作坊(江西省南昌进贤县),从酒作坊遗址的研究延伸至我国白酒的起源,并随之而带来的酒文化的文化价值的评估。由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俗称“烧酒”)作坊遗址,到文化价值的评估,本书是基于古遗址并结合现今酒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明,文化产业与酒遗址和古代生产技术的关联。本书集创新性与研究性为一体,通过中国白酒起源诸说之文献考辨、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文化遗产的构成与价值、中国白酒遗址遗产的价值评估与李渡申遗构想等十个章节,对酒类遗址及酒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适合文化产业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 ¥69.5 ¥88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