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中国美术考古研究》收录了作者汤池教授50多年来从事美术考古、美术史研究及教学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近50篇,约30万字。内容主要涉及史前美术、先秦时期绘画和雕塑、秦汉雕塑、汉魏南北朝及辽代墓室壁画,以及古代佛教造像等。这些著述考论翔实,观点严谨鲜明,在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首肯。其中又以史前彩陶及人像雕塑、秦汉雕塑、汉魏南北朝墓室壁画、美术考古与美术史教学等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富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本书可供美术史、文物考古、古代文化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美术史、历史文化、文博考古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代、宋代以来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人物》以图片为主要的内容,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汉画像中的人物形象,是汉代人物较为完整的形象资料库,适合不同受众的需求。是探索、研究汉代艺术形象造型特征的重要形象资料,对于现代美术创造、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岩石上的呼麦:达茂草原岩画巡礼》所收文章,是著者萧立广、谭士俊十几年前学习研读盖山林先生《阴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乌兰察布岩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的一些散乱的随笔,将这些文章整理修改,编辑成此书。书中所研究的岩画承载了大量的达茂草原及其周边地区文明的内涵,对于弘扬草原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石窟寺研究(第4辑)》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汇编的大型研究论文集,其作者来自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德国海德堡科学院等的石窟研究机构和大学。该论文集的的内容丰富,包括石窟考古研究、艺术研究、造像研究、壁画研究、佛教研究以及石窟寺的环境监测、保护材料、保护工艺等保护方面的研究。 显示部分信息
《轨迹:中国美术考古研究》收录了作者汤池教授50多年来从事美术考古、美术史研究及教学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近50篇,约30万字。内容主要涉及史前美术、先秦时期绘画和雕塑、秦汉雕塑、汉魏南北朝及辽代墓室壁画,以及古代佛教造像等。这些著述考论翔实,观点严谨鲜明,在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首肯。其中又以史前彩陶及人像雕塑、秦汉雕塑、汉魏南北朝墓室壁画、美术考古与美术史教学等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富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本书可供美术史、文物考古、古代文化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美术史、历史文化、文博考古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通过一幅幅古今对照的中国疆域变迁版图,直观展现了伟大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风貌变化。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广博风趣,配有丰富的地图和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以及漫画小人“天知一半”?妙趣横生的“指点江山”和“小词典”?娓娓道来的历史典故和历史知识,这些都能使读者轻松地阅读历史,形象地理解历史,生动地感知历史。?本书特制了一张透明的当今中国标准版图活页,将它重叠到书中那59幅全彩中国历史版图上进行对照,读者不但可以对中国历史版图变迁的进程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对照中国历代疆域面积的大小,在轻松阅读中领略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概况,从而增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历史版图:??透明版图:??对照效果:?
汉代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它根植于汉代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其审美意蕴不仅受到儒家文化、黄老学说、道教文化等精神的影响,而且受到楚地民俗文化意识的侵染,继承了楚地“好巫信鬼神”富有浪漫特色的文化习俗。朱青生编著的《中国汉画研究(第5卷)》分报告、论文、方法、研究介绍四个专题,共收录了20篇文章,书稿围绕着汉画中的酒具和酒仪、汉代陵墓石兽、画像描述、武氏祠画像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