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故说瓷一书,书名为《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依次为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说疵伪。各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之书。
本书讲述中国陶瓷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内容有:瓷器的辉煌诞生,早期瓷器发祥地,白瓷和青瓷,宋瓷八大窑系,元瓷输出与域外传播, 明代瓷业的发展,清代外销瓷的发现与收藏。
《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从古代陶瓷日用器、礼器和丧葬器三种类型的陶瓷器着手分析,总结出陶瓷艺术中所体现的 器以载道 、 器以藏礼 、 文质彬彬 、 物与神游 和 得意忘形 的造物艺术思想。并在结论部分指出,在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各个艺术层面上,陶瓷艺术越向上层靠拢,其所具备的人文思想内涵就越丰富,所反映出的不同时代的造物思想内容所占比重就越大。
所谓陶瓷,即陶器与瓷器的统称,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英文中的 China 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作为世界上蕞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研究陶瓷的发展史无疑具有极为独特的意义。 《古玩图鉴:陶瓷篇》共包含6个章节,包括陶器的起源、古代陶器的类别、中国陶器艺术史、古代陶器的鉴定方法、瓷器的起源、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以及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等内容。图文结合,内容丰富,精巧实用。 古玩图鉴 系列图书一共8册,包括《家具篇》《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根据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改编而成。
《现代核分析技术与中国古陶瓷》阐述了中子活化分析、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核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国古陶瓷领域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总结了国内进10年来科技研究中国古陶瓷的成果。对广大从事核分析技术、科技考古、文博工作者以及中国古陶瓷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的材料。
瓷器由于在历史上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存世量极大。这些瓷器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历代人们所喜爱和收藏。但伪的器物也非常多,在收藏过程中,真伪和价值判断成为问题的焦点。本书以直述青花瓷的鉴定与防伪要点为主,从造型、纹饰、釉质、窑口、胎质等5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文物进行鉴定,并配有大量一手的瓷器图片。
本书采取问答的形式,解密瓷器之首柴窑的有无,主要回答了一个千年之谜:柴窑到底有没有?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多少年来收藏家们一直在寻觅柴窑,国外尤其日本收藏大家也在苦苦寻觅,但一直未果。对柴窑的论断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朴实的语言,严谨的作风,诚挚的态度,本着爱国的激情,向世人公开了一个收藏秘密。该书图文并茂,首次公开柴窑,也首次公开一些鲜为人知的藏品,能让世人看到真实的柴窑是个什么样子,真实的国宝是个什么样子,给世人一个明证。
《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以时代特征、烧造工艺和文化内涵、美学鉴赏为着重点,力图从生产、流通两个方面反映陕西瓷业工艺成就、影响、发展历史以及其他古瓷窑产品在陕西的流布情况。 《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从选题、筹划、修改到成书,每一个环节都有陕西文博界乃至中国古陶瓷界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关心;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韦禾毅、张亚维为《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在此也对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忱!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水平、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在生产方面的核心区域归纳与地域特点,以及在使用方面的等级制度、性别差异及相关礼仪制度, 终落脚于探讨早期漆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书旨在完成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勾勒出中国陶瓷鉴定历史的大致轮廓,并为现实陶瓷鉴定者提供陶瓷鉴定发展的历史线索。从目前一般的角度来看,陶瓷鉴定就是简单地面对实物,确定它的年代;然而陶瓷鉴定的内涵远比这丰富得多,即使是如一般认为的确定实物的年代,也应该看到真正准确地把握实物的时代需要有许多方面的准备,并且鉴定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因此要想真正展示中国陶瓷鉴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幸的是,中国陶瓷鉴定的发展是与中国陶瓷史学的发展相同步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文献资料,从一个角度去研究,是陶瓷史学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就是陶瓷鉴定的内容。诚然,鉴定是实践,是面对实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然而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陶瓷鉴定大家把他们的鉴定心得写成著作出版,因而他
“陶器是原始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它是将黏土按照人们的需要,制成一定的形状,再经火烧而成的。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跨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精心制作的陶器,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还因其极具美感的多样造型、精美的纹饰而成为艺术品,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前。当人类文明的曙光照耀在黃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沃野上时,先民们早掌握的工艺技术,就是烧制一种用泥土捏成的陶器。此后,随着谷物贮藏和日常饮水的需要,陶器随之发展起来,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来自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的《名家点金文物知识系列(陶瓷卷)》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