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甲骨文出土以来所有能见到的资料,考释文字吸取了学界*的研究成果,是甲骨文研究集大成之作。该书与学界号称鼎足之作的《金文编》《战国文字编》一样,可供从事历史文献、古代史、考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工作者使用,是一部融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简文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训诫的核心内容是 五刑则 ,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这篇竹书共124支简,内容完整,总字数近3000字,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4上下)(精)》由李学勤主编,内容介绍:2008年7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经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书籍。清华简的特点是数量大,而且其内容具有*性,多为经、史类典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清华简中有多篇《尚书》及体裁与《尚书》相类的文献;同时还有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周初直到战国早期史事。此外,清华简中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均为湮没两千余年的佚典,将对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史、学术史等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推进作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共收录八篇前所未见的战国佚籍。其中《摄命》为西周册命文书,即《尚书》中亡佚的《冏命》,记载了周天子命伯摄出纳王言、掌管刑狱,教育伯摄当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辞。《邦家之政》为孔子阐述治国为政的理念。《邦家处位》强调贡士选贤。《治邦之道》围绕如何治国安邦展开。《心是谓中》是战国时期性命之学的重要文献。《天下之道》强调攻守之道关键在于得民心。《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涉及节气推算、酸甘苦辛咸五味功效、五祀五行的相配、虞夏商周礼乐质文之变等内容。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 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编号者一万八千余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
《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是在秦汉简帛语料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目前学术界的考释研究成果,穷尽性地汇集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资料的新型工具书。全书收录秦汉简帛文献近60种,提供文献用字的完备数据。主要包括:字的多种记词形式、词的多种用字形式、用字的不同文献分布、用字的断代变化、词形用字的出现频率、各种用字形式的本用频率及出处等。 本书是基于完整统计数据的、以词和词义为单位的用字系统整理。通过断代呈现、历时对照、辞例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实现秦汉简帛文献不同时期用字的并现与检索。全书以断代的形式编排,共四卷,分别为秦简牍卷、西汉早期简帛卷、西汉中晚期简牍卷和东汉简牍卷(附东汉石刻)。体例严谨创新,脉络分明。首列实际用字字形和所记词的词形用字,辅以该组用法所出之辞例及出处,穷尽各组用字在不
本书收录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献五篇,共120支简,分为原大图版、彩色图版、释文注释、字形表等部分,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共收録竹简四篇,皆爲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其中,《子犯子余》记重耳流亡到秦国,子犯、子余与秦穆公的对话,以及秦穆公、重耳先後问政於蹇叔。《晋文公入於晋》记述晋文公从秦归晋後,修政、修祀、增防、治军,终至连年大胜而得东方诸侯。《赵简子》包括两部分,卽范献子谏赵简子及赵简子与成鱄的对话。《越公其事》分爲十一章,叙述句践困栖会稽,向吴求和,励精图治,*终灭吴的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本书以上海博物馆藏甲骨为基础,收录其中七十余片重要甲骨的彩色照片、拓片、释文,按甲骨分期编排,同时附有其他一些代表性的甲骨形制图版。其中的彩色照片更是次刊布。为了兼顾文史研究者与书法爱好者的需求,编者还专门拍摄了这些甲骨文字局部放大彩色照片,使得其文字细节更为凸显。因此,本书的图版质量堪称一流,形式别具一格。一方面可以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一份甲骨文献的样本,同时也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欣赏二千多年前的汉字形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一篇竹书《五纪》,藉托 后 ,论述五纪(日、月、星、辰、岁)与五算相参,建立常法;在此历算基础之上,将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与星辰历象、神祇司掌、人事行用等相配,从而构建了严整宏大的天人体系。全篇以 五纪 为中心展开,故据拟今题。全篇以天象历算(五纪、五算)为基础,论叙天象星辰、天地神祇,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篇中先叙五纪五算、神祇司掌,后叙以历算为纲纪,树设邦家、蕃育万民、敬事鬼神、百官供事、兵戎祭祷,充分 展现了战国时的天人观念。
2008年,清华入藏一批战国竹简,约2500枚,经近两年之努力研究,终2011年初,其成果面世,名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印有竹简正反面原色、原尺寸照片以及放大两倍之文字照片,以及释文、注释和文字编等。 共包《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等九篇文献,前八篇皆似《尚书》之类文献。
第三辑共收录竹简六种八篇:《说命》上、中、下三篇属于《尚书》,其余五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赤咎之集汤之屋》都是前所不知的佚篇。其中,《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都是诗,《周公之琴舞》是一组与乐舞相关的颂诗,堪称古代诗、乐方面的空前发现;《芮良夫毖》则类于大雅,可称为刺诗,同样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共收录竹简五种八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四告》记周公旦、伯禽父、周穆王、召伯虎四人的四篇告辞,其中*篇内容与《书 立政》相关。这四篇告辞,各自独立,体现了书类文献的特点。《四时》、《司岁》与《行称》三篇皆是数术类文献。《四时》与《司岁》原系连续编号,抄写在同一卷。《四时》记一年十二月三十七时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自成体系,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天文星象和历法时令有重要价值。《司岁》述太岁运行一周十二岁所值之辰及其吉凶,系迄今所见*早完整记录十二岁名的文献。《行称》与《病方》抄写在同一卷。《行称》记一月 六称 之期、利弊和成效,所记称行之事均属政事,是目前所知首篇专述一月内政事宜忌的先秦文献。《病方》载病方三种,前两种属酒剂,末一种为汤剂,是迄今所见抄成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共收录竹简五种六篇,皆为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中所未见的佚篇。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载东周初期郑武公下葬前后,郑武夫人武姜规诫嗣君庄公的对话。《管仲》以齐桓公与管仲问答的形式,记载管仲的治国理念。《郑文公问太伯》有甲、乙两本,内容基本相同,记郑庄公的子人氏长子太伯临终时告诫郑文公的言辞。《子仪》讲述秦晋殽之战后,秦穆公为与楚修好,送归楚子仪之事。《子产》可分为十个小段,论说了子产的道德修养和施政成绩,可印证和补充《左传》关于子产作刑书的记载。
本书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的第七卷,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窑出土三国吴简,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二大类:一大类为采集简,一大类为发掘简。采集简系施工搅乱后,从井窑四周及十里以外湘湖渔场卸渣区抢救捡回的简,这种简相对残断,发掘简系吴简正式发掘后,现场得到保护,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简;这种简相对完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至第三卷为采集简,第四至第八卷为发掘简。本书所收据为发掘简,故而整理相对完整。 本书所收竹简:按长沙原始编号,起四九一九九号,止五五三五一号;按本书整理编号,起一号,止六一五三号。本书的拍照工作,分两次完成;次起于2004年10月28日,止于同年11月27日;第二次起始于2005年4月20日,止于同年5月21日。拍照工作由文物出版社刘小放、孙之常乘擔,宋少华领导和协调,汪力工、金平、蒋
岳麓书院藏秦简(柒),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研究中心主任陈松长主编。是书为岳麓书院所收藏秦简的第七个分卷,也是后一卷。全书收录各类简约400枚。主体部分为岳麓秦简有关律令的图版、释文、注释等,部分内容可与已公布的一些秦汉令文对读互证,具有补史、证史之重要价值。此外,前六卷漏收、误收的简牍在本卷中都予以说明,一些无法拼合编联的散简作为附录全部予以刊布,使秦汉历史研究者对这批秦简有全面、整体的认识。
近年来,新出唐五代墓志大量问世,有益学林。然而其出 散,体量庞大,查考不易。仅有的几种索引,或收録墓志较少,或仅为墓主人名索引,导致墓志中出现的大量人物,无法 查考。本书汇集近二十年来新出土之唐五代墓志9000余方,时间下限至2022年。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墓志目録,详列文献出处;一为人名索引,收録墓志中出现的所有唐 五代人物。读者可由索引检索人名,再由目録追寻所在墓志,从而快速定位相关人物,为学术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岳麓书院藏秦简(3)》共计收录了秦王政时代的司法文书《为狱等状四种》竹木简252枚,主要内容为为上奏的谳书,由江陵、州陵等各地守丞对有关刑事案例奏谳、审议和裁决的记录。按内容分为四类十五个案例:*类内容属于狭义的奏谳文书,共有杀人、诈骗、胁迫、分赃等七件案例;第二类内容分为盗杀人、通奸、强奸未遂等六件案例;第三类内容为伪造书信的案例一件;第四类内容为因临阵脱逃造成官员士卒阵亡的案例一件。《为狱等状四种》对了解和研究秦统一六国前后的司法审判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今天的司法审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岳麓书院藏秦简(3)》图版分为彩色放大图版、红外线原大图版、红外线放大图版三个部分,每枚单简图版后附有释文,红外线图版每个案例后附有简注。同时,卷末附有全部释文的文书层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 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保存*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位于今安西、敦煌之间,经过1991 1992年四次集中发掘,共掘获汉简2万余枚(经过整理编号者18000余枚)。悬泉简中*早的纪年简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晚的纪年简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贰)》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